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9091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0 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 (三三) ) 必修必修 3 3 思想文化史综合思想文化史综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共 2424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4848 分分) ) 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 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 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表明

2、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2.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 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 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 今

3、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下列属于这一学派 主张的是( ) A.法不阿贵 B.兼爱尚贤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 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 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 要。据此可知,当时( ) A.语言是文化

4、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7.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 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8.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出处

5、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卖于市井,或持之以 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 (824 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 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 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 柳氏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 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1900 年敦煌发现雕版 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9.“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 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 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6、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柳永 10.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 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的强有 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 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11.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

7、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12.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 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夷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在 海国图志中认为“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 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为洋务运动形成奠定基础 13.“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

8、,体现的是一个 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 这体现的是( ) 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 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 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 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14.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 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 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 的主张( ) 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 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 C.敦促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15.陈独秀

9、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 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 削灭也”。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16.1917 年 5 月,陈独秀认为“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陈 新之事能保不为多数赞成乎”。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专制主义已被社会所淘汰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17.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

10、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 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18.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 1905 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 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 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权属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11、 1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变法中谭嗣同甘愿流血牺牲,是因为 他意识到戊戌变法在本质上是一场( ) A.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自上而下的爱国运动 C.以死明志的正义运动 D.救亡图存的启蒙运动 20.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 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 21.14、15 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 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

12、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 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浪漫主义的萌芽 2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 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 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 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 D.理性价值 23.有学者评论道:“没有一部著作使自然科学的结构发生如此重大变化这种情况 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才能发生:实验和观察、机械主义的哲学和先进的数学方法被糅 合成一个自身完整的

13、、能够用各种可能的实验加以证实的思想体系。”该著作的作者 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4.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 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该文学 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52 分) 25.“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永恒主题,其影响至深至远。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近代有学者指出天人关系论的其中一种学说是“天人相通”,它“发端 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这一学说认为天道是人伦道德之根源;天道与人道,实 一以贯之。孟

14、子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是人之本性,它受于天。朱熹则认为“未 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并主 张“在人,仁义礼智,性也”,而“性只是理”。 据孟子朱子语类等整理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对冥冥中的天命、天道存有敬畏之心。千百年来,天人关系 的思想与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 关于天人关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儒家关注现实人生,探讨现实世界秩 序的维持和重建问题,将现实社会的等级秩序称为人伦,认为人伦是天道之体现。孔子 主张用“仁”和“礼”重建社会秩序,开创了儒家学派。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宫殿坛 庙、园林景观、还是普通居室,除了实用功能

15、外,还有着文化功能,呈现出人伦秩序,追 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明军天人合一与中国文化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孟子,朱熹主张的发展之处。结合所学,概述宋代的儒学思 想家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6 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选择哪一种认识加以分析?选择分析,结合所学,从 “仁”“礼”关系角度,阐释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选择分析,结合所学就平遥古民 居中的四合院建筑特色予以说明。(4 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时雅典公民的自由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是 在一种复杂的

16、关系网中进行的。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个组织对其成员加以 不同的甚或相互矛盾的义务。一个人无法满足所有这些要求,不能兼顾各方的利益,所 以不得不权衡孰先孰后,并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这种对各种要求的权衡抉 择,正是雅典人自由的本质。这种自由不同于现代人所有的自由,它不是奠基于个人之 上。 摘编自马克凯什岚斯基等西方文明史:延续 不断的遗产 材料二 伏尔泰接受了洛克关于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就拥有的天赋权利的 观念。“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 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卢梭则主张“自从人们觉察 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要 想使国家稳固,就应该使两极尽可能地接近;既不许有富豪,也不许有赤贫”。 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伏尔泰哲学通信等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