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范围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8942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考试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期末考试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期末考试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期末考试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期末考试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考试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考试范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考试范围:一、 默写范围:整本书16首每周一诗,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诉衷情辛弃疾词二首孔孟论学中论语四则黄生借书说2、3段二、 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孔孟论学黄生借书说三、 诗歌鉴赏:诉衷情辛弃疾词二首四、 课内现代文:我不是懦夫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五、 课外现代文、文言文各一篇。(注意看说明文、记叙文阅读思路指导,所有做过的文言文,记忆150个实词表)六、 参看网上例文、已写过的作文,准备作文。*纠正黄生借书说翻译句:往借,不与, 归而形 诸梦。其 切 如 是。加点: 到去 给予 返回 表现 之于 那 迫切 像 这样翻译:(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

2、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现代文复习资料(一)(三)我的叔叔于勒 一、文学常识 莫泊桑:19世纪法国作家,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代表作品:项链羊脂球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俄国) 欧 亨利(美国)、莫泊桑(法国)二、默读课文、思考:1、我家的经济情况怎样?何以见得?明确:拮据 表现:(1)从来不敢接受别人的邀请去吃饭,免得回请;(2)日常生活必需品也都是买那些减价的、商店里的落脚货。(3)两个姐姐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买饰带也要讨价还价(4)我们日常饮食是各种下脚牛肉做的肉汤。2、圈划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贫:坏蛋、无赖、大逆不道的人 、富:正直的、有良心的男

3、子汉、好子弟、有本领的人、 贫:无赖、贼骨头、讨饭的、乞丐3、为什么对于勒有这么多称呼?-1)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 2)于勒到美洲赚钱,愿意补偿我家。 3)破产失去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小结: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而这变化是建立在他是否有钱的基础上。4、从这些变化中,可见菲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 憎恨- 期待- 怀疑憎恶、躲避5、根据这条感情线索归纳本文的情节撵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这一切都是源于于勒的贫富变化。三、分析人物形象(重点!)(1)菲利普夫妇是一对怎样的人? 圈划、批注-虚荣、贪婪、冷酷、自私、势利、庸俗(背!)(

4、2)他俩又有何不同的地方?-两个细节(事件):吃牡蛎、巧遇于勒吃牡蛎: 菲利普: 虚荣、冲动 /克拉丽斯:小气、精明、爱面子遇于勒: 菲利普: 惊慌失措、无主意、懦弱/克拉丽斯:临乱不慌、精明强悍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既写出了夫妇的共性、又写出了个性、这是很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补:对于吃牡蛎这件事,菲利普夫妇表现出各不同的心理,请你分别说说两个人的心理是什么?明确:(1)两个太太吃牡蛎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心,表现了他想摆阔绰、附庸风雅的庸俗、虚荣的心理。(2)菲利普夫人想省钱,又爱面子。(3)于勒是个怎样的人?(重点!)-青年时是个浪荡子到美洲后,赚了点钱,希望能赔偿兄弟的

5、损失,浪子回头沦落了,有家难回不是个正派人、但年轻时的错误导致了他万年的穷困潦倒,却也让人同情。 有良知、知回报、有羞耻心、靠自己劳动过活、值得同情(4) 、“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a)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心中默念叔叔;给了叔叔半个法郎的小费。 “我”在心里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理解划线部分。(重点)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分析:1“这就是我的叔叔”“我”认定叔侄关系。2“我父亲的兄弟”对父亲六亲不认的埋怨、不满;3“我的亲叔叔啊”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表现了对处于贫困的叔叔强烈

6、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不满、困惑、苦闷。整句话表达了“我”对亲情的难以割舍,与父母对于勒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b)关于“我”的形象:(背!) 我是一个单纯、善良、有同情心、懂事的孩子,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明确: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我”是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性人物。(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判定作品中某一任务是否是主人公,关键是看这一人物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于勒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是小说主题的承载者

7、,菲利普夫妇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四、这篇小说从一个小孩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何好处?分析:使故事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珍视亲情的小孩的眼光,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小孩的珍视亲情与父母的势利、冷酷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五、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前后两处环境描写相照应)(背!)巧遇于勒前“在平静得如同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向前驶去”-烘托出我们全家去泽西岛游玩的欢快、得意的心情巧遇于勒后“在我们的对面一块紫色的阴影出现在天际,仿佛从大海中钻出来似的”-烘托出我们全家希望破灭后的失望、沮丧、“我”的难过、悲伤。与刚上船时的欢快

8、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六、总结中心(背):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含蓄批判了拜金主义者认钱不认亲情、丧失人性的丑恶灵魂。题目整理:1、 文章开头写到“我觉得有点惊奇”,请问“惊奇”的是什么?明确:“我”的同伴约瑟夫给一个白胡子的穷老头一个五法郎的银币。 写出了约瑟夫的善良、仁慈、有同情心。 文章结尾“今后您可能还会看到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这些流浪汉,其原因就在于此。”明确:“此”指代a这些人让我想起当年那个穷困潦倒的叔叔和b我的父母对叔叔的冷酷,c我为此惭愧,想借此做一些弥补。2、 第12段“于勒是我父亲的兄弟,我的这个叔叔从前是家中一个祸害,后来则成为家里

9、唯一的希望”这段在叙述顺序中属于?有什么作用?明确:属于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于勒的身份和品行,以及父母对他由“恨”到“盼”的原因。3、 上句中。“我的这个叔叔从前是家中的祸害”依据是:a他不仅糟蹋了自己的家产b还把属于“我”父亲的那部分也挥霍了。可后来成为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原因是:a因为叔叔说做生意赚了钱,b要补偿他给我们带来的损失。4、 “他大概品行不好”“大概”能否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大概”说明“我”对叔叔有一个大致认识,但不肯定,因“我”没见过叔叔,都是从家人嘴里得知。删去后大主观、太肯定。5、文中两次提到父亲总要叨咕一句不变的老话:“要是于勒在这条船上那该多叫人惊喜啊”作

10、用是什么?分析:1、表现了父亲说的次数多和对于勒的盼望之殷切2与下文遇到落魄的于勒的态度形成对比3、突出了父亲势利、冷酷的人物形象。6、文中说“我的家庭”经济拮据,为什么菲利普还要在船上请家人吃牡蛎?明确:因为菲利普看到两位先生请太太吃牡蛎,很有派头优雅、高级,被打动,激起了他庸俗的虚荣心。表现了父亲爱慕虚荣、故作高雅。7、菲利普发现船上卖牡蛎的人很像于勒时,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向船长打听于勒的情况是因为?明确:怕确实是于勒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参考:同时不敢不愿承认卖牡蛎的人就是于勒,怕会带来很大麻烦表现了其虚伪。)8、 “他的脸色好像非常苍白,眼神也非同寻常”“我的父亲脸色变得苍白起来,喉咙也

11、梗塞住了,眼神惊慌不安”(神态描写),勉强说道(语言描写)“他瘫坐在长凳上,嗫嚅地说”(动作描写)分析:表现了父亲认出于勒、确认于勒后,被打击,内心恐惧、慌乱。9、“我早就料到这个贼骨头做不出好事来,迟早又会成为我们的累赘的!倒好像达弗朗舍家的人能给人什么指望似的。”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冷酷、不顾亲情、势利、自私。和对于勒的厌恶、憎恨。10、我的父亲又举起手掌在额头上抹一下,就像平时受了妻子责备时那样。对父亲的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尴尬无奈、懦弱。11、“把钱给约瑟夫,让他马上去把牡蛎钱付清。要是让这个讨饭的认出来就倒霉透了我们倒到对面船头去,不要让这个人靠近我们!”对母亲的语言

12、描写,表现了她的势利冷酷、自私,担心于勒会拖累他们全家,急于和他划清界限。12、“你疯了!拿半个法郎给这个人,给这个乞丐!”表现了母亲对叔叔的冷酷、吝啬、势利13、课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她本来想再说下去,由于我父亲对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注意女婿,她才停住了。”如何理解?参考分析:女婿娶二女儿也许是因为看了于勒的信,他们的婚姻也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父亲怕女婿知道于勒的实情后,影响到我“家”的关系14、文章倒数第三段说:“为了避免再遇到他,我们回来时特地换乘了另一条圣玛洛号船。”这一句话有何深意?分析:1与前文中我们全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形成鲜明对比,2突出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与冷酷,3揭露了资本

13、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5、理解“从此,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兄弟!”分析:1写出了“我”对叔叔的怀念,2为父母的冷酷不满,3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叔叔生活的担忧。16、 “我”在心里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理解划线部分。分析:1“这就是我的叔叔”“我”认定叔侄关系。2“我父亲的兄弟”对父亲六亲不认的埋怨、不满;3“我的亲叔叔啊”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表现了对处于贫困的叔叔强烈的同情心,对父母六亲不认的指责、困惑、苦闷。整句话表达了“我”对亲情的难以割舍,与父母对于勒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17、为什么“我”在心里默念却不能“叫出声来”?明确:

14、“心里想”准确地写出“我”想与叔叔相认,又迫于父母的态度不能相认的十分矛盾;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环境与心理状态下都不可能。18、第81-107段对母亲的刻画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实现,表现了母亲的自私、势利、冷酷、虚荣,认钱不认人的性格。对叔叔的刻画则通过外貌描写来实现,表现了叔叔生活的艰辛劳累疲惫和内心的忧愁苦闷。19、注意理解加点字(1)两个姐姐还要为它的价钱讨论半天。讨价还价(2)到泽西岛的旅行成为我们日夜思念的事情,我唯一的期待,我们念念不忘的梦想。常常想起、经常提起。(3)终于动身了。表现了全家等待旅行的焦急、期盼、兴奋。(4)您知道一点这个老好人的底细吗?来历、以前的情况、个人背景。*

15、重点生词:拮据、揩掉、省吃俭用、蘸、隐晦、故作庄重、正颜厉色、不苟言笑、祸害、细枝末节、挥霍、荒唐、糟蹋、大逆不道、化为乌有、补偿、一文不值、叨咕、别墅、犹豫、音信杳然、忧心忡忡、丧魂失魄、兴高采烈、吮吸、郑重其事、委屈(委曲求全)、哆嗦、女婿、谨慎、颊髯、凛然、彬彬有礼、恭维、怜悯、阔绰、沦落、喉咙、哽塞、怔怔、嗫嚅、累赘、倒霉、疲惫不堪、保佑、慷慨、乞丐(二)变色龙一、文学常识1、契诃夫,俄国19世纪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职员之死 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俄国) 欧 亨利(美国)、莫泊桑(法国)2、小说的一般常识: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