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8920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工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法一、前言昆明市西北片区陈家营保障性住房项目基坑支护周长为787m,基坑开挖深度为10.1m-16.6m。受征地红线制约,基坑不具备大面积放坡开挖条件,为避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地面、建筑物及周边管道变形、下沉及破坏,为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施工,采用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加灌注桩的基坑支护形式。二、工法特点1、坡体深层控制,锚索长度越长,控制坡体变形的深度越大,调整坡体应力的范围越深。2、通过对锚索施加预应力,主动控制坡体变形,调整坡体的应力状态,使之有利于坡体稳定。3、工作面多,施工快捷,能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4、经济性好,与其他加固形式相比,可节省土石方开挖量60%,加固速

2、度提高24倍,节省劳动力50%。三、适应范围 本工法适应于深基坑支护四、工艺原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段钢绞线安装若干扩张环和箍环,当锚索体在孔道内被浆体固结后,形成均布于内锚固段的数个承载体。采用锚索体全程可靠防腐技术,内锚固段采用分散承载结构,并采用全孔段一次注浆及分组单根预紧、单根循环张拉的施工工艺。组成锚索体的主要附件加工工艺简单,能在施工现场进行锚索体制作,工序简便。适用于建筑、水利工程中的土质地层、破碎、松散软弱复杂地层及富水地层条件下的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五、材料机具材料要求: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15.20钢绞线制作,钢绞线强度1860Mpa,根据锚索设计长度另加

3、长1.2m(预留张拉段)进行下料,用切断机切断钢绞线(禁止电弧切割)。切割下来的钢绞线均匀排列在加工平台上,要求平直、不扭不叉,并需要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处应整根剔除。压浆材料使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机械设备:采用MDL-120D1型钻孔机,另配切割机、泵送设备。六、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桩位放样钻孔,钻深至设计深度锚索编制、安装清孔注浆拔出套管实验设备安装锚索张拉。2、桩位放样:根据锚索试验方案放出桩位,由监理单位现场验收。用钢筋或竹片做好标记,并加以保护以便施工桩位定位。3、机械就位:移动钻机,对机位认真调整,确保锚孔纵横误差、高程误差、钻孔倾角和方向等符合设

4、计和规范要求。4、钻孔:锚索钻孔采用水钻及全套管跟进水冲法成孔。钻进速度根据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以防钻孔扭曲或变径。按设计的锚孔下倾与水平夹角钻进,允许误差1,为确保锚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不小于设计长度且不大于设计长度的1,当有不可排出的松散物时,应考虑松散物所占据孔的深度。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现场记录。由于地层松散、破碎,故应采用跟套管钻进技术,以使钻孔完整不坍。如有地下水从孔口溢出时,应采用固结注浆,以免锚固段注浆体流失或强度降低;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

5、孔钻进。5、锚索编制及下锚索:在钢筋加工场搭建一锚索编制平台,在钻孔的同时进行集中编制锚索。编制时,先制作成单元锚索,然后再由2个单元锚索组合成复合型锚索。锚固段每隔1m设置一个隔离架使锚索居中,两个隔离架之间用箍紧环箍紧,以形成灯笼型,达到较大受力效果。自由段先刷防锈漆,再涂黄油,然后再套上波纹管。锚索体中间穿入注浆管,注浆管前端用胶布封住,以免杂物堵塞管口,影响注浆。钻孔结束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安放锚索入孔。入孔时要防止锚索扭曲。6、压浆材料使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用砂浆配合比:水灰比0.50的纯水泥浆,压浆量120Kg/m;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

6、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注浆前必须首先检查锚索部分注浆管是否畅通,使浆液从孔底上升至溢出孔口,为保证浆液饱满,注浆压力第一次0.5Mpa,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时间根据现场水泥浆凝结情况来定,注浆时间间隔适当延长,压力2Mpa。7、锚索孔深和杆体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砼面层初凝后要及时补浆;浆液硬化厚不能充满锚固体时,要进行补浆。8、锚索按设计要求制作,自由段与锚固段间采用止浆袋隔离,要求止浆袋密封效果良好,确保自由段不渗浆。9、锚索张拉:荷载分散性预应力锚索的张拉、锁定有两种方式,即等荷载张拉和等位移张拉。本工程采取等荷载张拉。张拉条件:当锚固段注浆体、锚墩砼抗压强度

7、均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可进行锚索张拉、锁定。张拉程序:机具率定 分级理论值计算 外锚头砼强度检查 张拉机具安装 预紧 分级张拉 锁定;张拉前,应进行10%预张拉,有效减缓张拉过程中的受力不均匀和预应力损失。当分级张拉至110%时卸荷锁定为设计预加力。张拉过程中,在每级拉力下持荷稳定时,量测钢铰线的伸长值,以用于校核张拉力。实际量测的钢铰线的伸长值须与理论计算的伸长值基本相符,当实际量测的伸长值大于理论计算值的10%或小于理论计算值的5%时,就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恢复张拉,直至张拉正常为止。10、外锚头保护锚索张拉锁定应力稳定后,使用手持切割机将工作锚具外的超长

8、部分钢铰线切除,切除后的钢铰线在工作锚具外留存长度为15cm,然后浇筑混凝土对外锚具及钢绞线做永久防护,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0cm。关键工序施工:1、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制作(见附图)(1) 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各级锚头钢绞线下料长度L为:L=锚固段L1+自由段长度Lo+锚固段L2+张拉长度Lz。(2) 锚固段钢绞线清洗 在编锚前,剥离锚固段钢绞线的PE塑料套,剔除钢绞线表层保护油脂;按顺序分别使用C号油,Q号油,JSQJ剂,高温清洗液和热水(60)将钢绞线清洗干净,直至手感无油腻有涩感且表面乌黑发亮为止。(3) 编锚束锚索制作在有防雨设施的加工棚完成。将钢绞线顺直排列在加工平台上,保持

9、长度一致,按照图纸装配结构进行锚头部分的制作,按照隔离架上对应位置安放并顺直注浆管,同时注意使注浆管在锚索体中的相对位置满足图纸要求。锚固段每隔2.0m设置一个隔离板,采用20号铅丝绑扎牢固。锚索自由段两端采用塑料胶带进行封口,防止漏入水泥浆。最后在内锚固端头装上锥形导向帽。边坡锚索运输在脚手架上采用人工抬运,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锚索发生弯曲、扭转,扭弯半径应大于3.0m。下锚前,应检查钢绞线是否顺直,对自由段锚索钢绞线PE管有破损的必须进行修复处理后才能安装。 制作完成的锚束2、锚索张拉与锁定张拉锚具采用具有多次张拉工艺的OHM15-G型锚具,对张拉千斤顶、对应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进行

10、标定,取得荷载与压力值关系计算公式。a张拉程序应先分次张拉各单元锚索,以消除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因自由段长度不等而引起的弹性伸长差。b因各单元锚索自由段长度不等,为保证锚杆在工作荷载状态下受力均等,应按(Nt为锚索的预加力荷载)对自由段较长的单元锚杆预先进行变形补偿。c正式张拉前应取0.10.2预加力设计值Nt对锚索预张拉1-2次,使锚索完全平直,各部位接触紧密。张拉时先张单元锚索,消除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因自由段长度不等引起的弹性伸长差,再同时张拉各单元锚索并锁定。d锚索张拉荷载的分级和位移观测时间见汇总表。e拉力分散型锚索张拉分为3个阶段:初张拉、第一次张拉和第二次张拉(锁定)。以预加力为750k

11、N的2单元锚索张拉为例,其具体顺序为:初张拉:将4根钢绞线全部安装上工作夹片,对锚索施加0.2Nt的总荷载进行预张拉。第一次张拉:千斤顶回油放松锚索,取下短锚索单元的工作夹片,将最长锚索单元的工作夹片保留,张拉至0.1Nt,在5min观测时间内用钢尺量取3次位移读书,并做好记录;将第二次单元锚索的夹片装上,加压到0.35Nt,再稳压5min并量取3次位移读书;再加压到0.5Nt,稳压5min,并用钢尺测量3次位移读数;再加压到0.75Nt,稳压5min,并用钢尺测量3次位移读数;再加压到1.0Nt,稳压10min,再测量3次位移读数,做好记录。当油压表不再向下漂移,位移观测值不变时可以进行锁定

12、工作。补偿张拉、锁定: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预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千斤顶回油放松锚索,取下短锚索单元的工作夹片,将最长锚索单元的工作夹片保留,张拉至0.1Nt,稳压5min;安装第二单元锚索的工作夹片,两单元一起张拉到0.35Nt稳压5min;再加压到锁定荷载0.6Nt,稳压5min后锁定。 锚索张拉张拉锁定程序技术参数汇总表张拉程序荷载分级位移观测时间(min)说明初张拉0.2Nt2第一次张拉0.1Nt5一单元补偿荷载0.35Nt5一、二单元同时张拉荷载0.50Nt50.75Nt51.00Nt101.05Nt10锁定荷载补偿张拉0.1Nt5一单元补偿荷载0.35Nt5一、二单元同时张拉

13、荷载0.5Nt51.00Nt5锁定荷载3、锚索试验1)、实验目的a 验证锚索在粉质粘土、粉土及圆硕锚固强度极限值,为锚索中的承载力提供依据。b 发现锚索设计、施工中的缺陷,以便正式使用锚索前调整结构参数或改进制作、钻孔、注浆、张拉等施工工艺。c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确定锚索安全系数。d 校核工法中的各项施工参数取值,确保该工法的安全、经济、合理。2)、试验方法1、试验时用千斤顶中心穿过锚杆,用锚具锁卡将锚头锁紧,然后根据要求加压,用百分表测读出锚头位移并记录。2、试验采用4级循环加荷,初始荷载取钢筋极限抗拉强度Asfptk的10%,各级荷载的分配见下表。试验锚索基本试验循环加荷量和观测时间表第一循

14、环(KN)10202050202010第二循环(KN)102020207020202010第三循环(KN)1020202020902020202010第四循环(KN)102020202010100102020202010观测时间(min)555555555555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少于3次。4、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量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要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2.0h小于2.0mm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5、本试验符合下列标准时可终止试验: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2)、锚头位移不收敛;3)、钢绞线被拉断;4)、锚头总位移超过相关规范允许的位移值。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汇总表锚杆编号试验类型锚索规格锚固段单元(L1L2)极限抗拔力(KN)位移量(mm)试验日期1-1基本试验15.2L1155.8KN76.212012.315.2L2222.5KN75.152012.31-2基本试验15.2L1189KN86.612012.315.2L2210KN7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