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8818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镇江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率先、两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镇江口岸和港口系统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创造了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一、发展特点1港口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岸线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十一五”期间,编制完成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一五”规划,镇江港总体规划于2006年获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扬中港区、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于2008年、2009年相继编制完成并获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高桥港区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年内将上报,部分重点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开始编制,初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龙

2、头、以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以阶段性发展规划为支撑的港口规划体系。在规划的引领下,镇江市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和利用。镇江市规划港口岸线总长123.8公里,其中深水港口岸线75.1公里。至2010年底,已利用港口岸线29.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2.9公里;剩余港口岸线93.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2.2公里。已利用港口岸线中,公用码头占用岸线8.8公里,临港工业及货主码头占用岸线19.1公里,地方石料码头、取水口等其他设施占用岸线2.0公里,详见表2-1。表2-1 2010年镇江市港口岸线利用情况表(公里)港区名称总长已利用剩余合计深水合计深水公用货主其他合计深水总计123.8

3、75.1 29.9 22.98.8 19.1 2.0 93.9 52.2 高资港区8.3 8.3 5.5 5.51.14.4 0.0 2.8 2.8 龙门港区6.5 6.5 3.8 3.82.3 1.5 0.0 2.7 2.7谏壁港区5.9 3.0 5.9 3.0 0.0 5.9 0.0 0.0 0.0 大港港区6.8 6.8 6.8 6.84.8 2.1 0.0 0 0 高桥港区10.5 7.6 0.5 0.0 0.0 0.5 0.0 9.9 7.6 扬中港区62.7 29.9 6.8 3.2 0.5 4.2 2.0 55.9 26.8 新民洲港区4.5 3.9 0.6 0.6 0.1 0.

4、5 0.0 3.9 3.2 世业洲14.6 5.0 0.0 0.0 0.0 0.0 0.0 14.6 5.0 和畅洲4.1 4.1 0.0 0.0 0.0 0.0 0.0 4.1 4.1 2港口建设投资切实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镇江港切实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6年2010年镇江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36.61亿元(详见图2-1),新增泊位数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新增年设计通过能力4030.35万吨。至2010年底,镇江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10个,设计通过能力9805.85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40万TEU;从泊位等级看,万吨级以上泊位(含结构兼顾)36

5、个、设计通过能力6075.5万吨,5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设计通过能力2099.5万吨,最大泊位达7万吨级;从泊位性质看,公用码头泊位84个、设计通过能力4018万吨,货主码头泊位126个、设计通过能力5787.8万吨。详见表2-2。图2-1 “十一五”期镇江港建设投资完成情况(亿元)表2-2 2010年镇江港生产性泊位情况表(万吨)港区名称总计万吨级以上公用货主泊位数能力泊位数能力泊位数能力泊位数能力高资港区55298310188728420272563龙门港区19702336013692610谏壁港区402030.3551289.53150371880.35大港港区4129231417173

6、0238611537高桥港区12.5-12.5扬中港区38109948221037028729老港区1666-1666合计2109805.85366075.58440181265787.853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加大货源开发和组织力度,镇江港口生产运营快速持续增长。2010年镇江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06亿吨,较“十五”期末增长81.3%,“十一五”年均递增12.6%。从吞吐量分货种构成看,主要以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集装箱等货种为主,2010年四大货种合计占总量的77%;从吞吐量分进出口构成看,以进口为主,

7、2010年进口吞吐量约占总量的57%。详见图2-2、表2-3。图2-2 2006-2010年镇江港货物吞吐量变化(万吨)表2-3 2010年镇江港分货类吞吐量情况表(万吨)货物分类总计出港进港合计外贸合计外贸合计外贸总计10633.9 1546.0 4620.1 431.1 6013.9 1114.9 煤炭及制品2666.0 151.0 652.1 19.4 2013.9 131.7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327.4 67.2 119.3 38.0 208.2 29.2 金属矿石3932.9 539.3 1908.5 0.0 2024.4 539.3 钢铁198.0 2.1 61.0 1.7 13

8、7.0 0.4 矿建材料1170.8 0.0 510.4 0.0 660.4 0.0 水泥365.8 33.3 353.3 33.3 12.5 0.0 木材0.3 0.0 0.3 0.0 0.0 0.0 非金属矿石782.7 239.9 472.0 136.0 310.7 103.9 化肥及农药133.8 62.8 65.8 60.3 67.9 2.6 盐10.2 3.7 3.7 3.7 6.5 0.0 粮食108.1 58.2 48.2 0.0 59.9 58.2 机械、设备、电器5.7 0.4 5.6 0.3 0.1 0.0 化工原料及制品308.7 132.6 98.2 11.1 210

9、.5 121.5 有色金属0.5 0.0 0.2 0.0 0.3 0.0 轻工、医药产品116.8 48.3 4.9 0.0 111.8 48.3 农、林、牧、渔业产品63.9 12.5 14.3 0.0 49.5 12.5 其他442.5 194.5 302.1 127.3 140.3 67.3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宏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镇江港外贸和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在经过“十一五”前两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徘徊期,但总体上仍呈增长态势。2010年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545.96万吨,较“十五”期末增长52.7%,“十一五”年均递增8.8%,详见图2-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0.26万TEU,较“

10、十五”期末增长70%,“十一五”年均递增11.2%,详见图2-4。图2-3 2006-2010年镇江港外贸吞吐量变化(万吨)图2-4 2006-2010年镇江港集装箱吞吐量变化(万TEU)4港口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口岸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镇江港口岸环境不断优化,建成电子口岸系统并投入使用,努力实现无纸化通关,主要完成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申请、国际航行船舶电迅检疫申报、两岸直航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请等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截至2010年底,共完成网上审批22019次。“十一五”以来,新增嘉新京阳水泥有限公司3号泊位、镇江发电有限公司3#泊位、镇江惠龙长江港务有限公司码头等一批对外开放码头泊

11、位,至2010年底,镇江口岸有37个码头泊位对外开放,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已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近300个港口建立联系。镇江口岸共有出口加工区、直通监管点各1个和4个保税仓库,“十一五”期间已累计完成征收入库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款110.4亿元;已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20.4万批次、货值92.2亿美元;已审批外贸船舶3685艘次;已检查出入境船舶5137艘次,检查出入境员工、旅客8.5万人次;已引领船舶18863艘次。5港口物流服务功能起步发展,大型物流项目快速积聚。“十一五”期间,镇江惠龙长江港务有限公司通过搭建强大的物流信息平台,将传统的公用码头提升为集钢铁电子、现货交易、装卸、仓储、

12、加工配送、信息、融资、结算和商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钢铁交易中心,成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之一。镇江惠龙钢铁物流基地的建设开启了镇江港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的新征程。同时,镇江依托沿江优势,加强港口型产业群培育和引进力度,中储粮镇江物流工程、中石油江苏长江项目、扬中煤炭物流项目等一批大型港口物流项目相继落户,为镇江港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二、主要经验1注重规划引领,实现港口有序集约发展。以镇江港总体规划、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引领,实现港口的有序、集约建设与发展。至2010年底,镇江港剩余港口岸线93.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2.2公里

13、,是沿江港口中为数不多的尚具有丰富岸线资源的港口之一。2注重市场机制,引导港口投资多元化。坚持市场运作,优化资源配置,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放大资本集聚效应,港口建设初步形成国资、民资、港资、台资共存的多元投资格局,在引进建设资金、先进管理和新技术同时,合多方之力增强港口对市场货源的吸引力,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3注重联动发展,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联动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集聚重大项目,促进港口经济发展。目前镇江市沿江临港地区集聚了75%的经济总量和80%的外资项目,镇江已形成港区建设与沿江开发互相促进、城市与港口互为依托、港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4注重行业管理,港口发展规范有序。“十一五”期间,在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的统筹管理下,通过抓港口生产、建设、安全,口岸开放和行业文明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同时,围绕“一个拓展、两个启动、三个完善、四个加快”的总体发展思路,港口在镇江市乃至江苏省和长江流域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是该区域能源和原材料等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三、存在问题1总体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镇江港取得快速发展,2010年底吞吐量已经突破1亿吨。但与沿江港口总体发展水平相比,镇江港的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