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8727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案例现在网上也提供了很多现成的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的电子表格,简单一点的就是指输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就出来现金流量表的,稍微复杂点的还加入了部分调整项目。前者生成的报表纯粹是做做形式的,后者的话,由于企业的业务千差万别,核算的明细内容也可能各不相同,很难把所有应该包括进来的调整项目完全考虑到,所以生成出来的报表也难以保证不会漏掉一些项目,尤其是重要项目。大部分人学习编制现金流量表,都是照着书本来的。书上的内容讲的比较全面,看着也比较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些项目是一般企业根本没有的。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项目,但是从实务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

2、以把一些不常用或不相干的项目舍弃,只需要适当掌握一些常用项目,就可以从容应付工作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要搞清楚的东西少了,报表更加容易理解了。我们将要开始的学习,就是顺着这样一个思路开始的。当然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你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首先,你要熟悉平时常用的会计科目,每一个科目都核算哪些具体内容,你要能说的出来这些具体的对象中哪些是直接支付现金的,哪些是没有支付现金的,当然如果你对此还不熟悉,那也没关系,可以参考相关的初中级教材,联系自己平时做的工作,多琢磨琢磨,也可以多问问有经验的人,等到基本的几个环节能兜的下来了,就可以开始来学了。其次,你需要一张科目余额表(包含各个明细科目,有期初余额、

3、累计借贷发生额和期末余额4栏数字,用电脑记帐的话,都能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如果你还是手工记帐,准备好总帐和明细帐也是一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一张现金流量表。考虑到大部分企业执行的还是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旧的准则规定的科目来学习编制原理,并且假设现在处于一个业务相对简单的一般中小制造企业,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没有特殊业务,没有长期负债,没有预计负债,销售业务采用现销和赊销,没有特殊销售,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入门篇1先来说一点理论性的东西,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反映原则由于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所以

4、我们可以认为,现金的概念等同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有期初数和期末数,期初数减期末数得到的差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净增加额由哪些内容组成的。打开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大类又具体分为若干明细项目。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而不以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

5、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等,因为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明确更有用。但是下面的情况可以用现金流量净额来反映:一是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通常不超过3个月)的项目。二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的现金支出可以相抵后以净额列示。三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例如各种代收代付的款项等。(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一般我们习惯上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应当视其形成的原因分别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

6、筹资活动中反映,票据贴现利息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减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列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有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如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企业

7、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5)重要性原则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应当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加以反映。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并且金额不大,可以将其归到“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

8、的现金”中,但是如果业务发生频繁,或者租金数额很大的话,就要单列一个项目来反映。入门篇2哪些业务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先来看一笔简单的业务吧,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提现金3000元。会计处理我们都会做:借:现金3000贷:银行存款3000我们看到,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来说,增减各3000元,余额没有变,也就是说并没有影响净增减额。并且流入和流出的3000元,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不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游戏规则: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再来看我们是怎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借:制造

9、费用、管理费用等12000贷:累计折旧12000现在看到了什么?我们做了上面这个会计处理以后,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换句话说,货币资金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增减变动。由此我们看到了第二个游戏规则: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2008年11月11日,收到A客户通过银行汇入的所欠货款5850元,我们会这样做:借:银行存款5850贷:应收帐款5850这笔业务影响的是什么?对了,我们看到货币资金增加了5850元,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了5850元,这就是我们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所以我们得

10、到了第三个游戏规则: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会引起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这些内容。来总结一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入门篇3也来说说“四柱清算法”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相信这个公式我们都很熟悉,其中有余额,也有发生额。让我们来把这个公式略做变形: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期初数(公式一)公式一很重要,它是把发生额的增减变化通过余额的增减变化来体现出来。可以想象一下,

11、资产负债表上面的数字都是余额,但我们要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都是发生额。运用公式一,我们可以根据余额的增减来得到发生额的增减。再来看另外一个变形: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减少数或者:本期减少数=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公式二)相比较而言,公式二可能更加实用,它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数字联系起来了。等号左边是现金流量表的数字,通过等号右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加加减减得到。当然还有更多不同的变形,大家可以自己去写一下,揣摩一下。会计的学问就是这样,说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说难吧,也不是很难。其中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没什么难

12、可言。入门篇4“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假如企业本期销售收入为23万元(假定为含税收入):其中付款提货3万元,赊销20万元;同时收到前期的赊销款11万元,那么你知道一共收到多少现金吗?没错,3+11=14万元。但事实上我们的报表上是没有这样的数字提供给你的。假设期初的应收帐款为15万元,那么期末数=15+20-11=24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收入是23万元,应收帐款期初数为15万元,期末数为24万元,怎么才能知道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呢?应该这样来算:23-(24-15)=14万元下面来推导一下上面这个过程。(1)把所有的现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借:现金、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

13、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把所有的赊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把(1)和(2)合并成一个分录:借:现金、银行存款等应收帐款-(借方累计发生额)贷: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4)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借:现金、银行存款等贷:应收帐款-(贷方累计发生额)(5)再把(3)和(4)合并成一个分录:借:现金、银行存款等应收帐款-(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贷: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

14、额)(6)参照前面的(公式一)可以得到下面的调整分录: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倒挤出来的数字)应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来把上面的数字代进去看看得到的结果: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4应收帐款9(=24-15)贷:主营业务收入19.66(假定按17%计算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4(23*0.17/1.17)怎么样,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没有?明白了的话,我们再来考虑一下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比如,存在材料销售的情况、存在应收票据或预收帐款的情况等。道理和上面一样,把所有的业务汇总成一个类似如下的调整分录就行了:借:销售商品、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