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8579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结题报告篇一: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屈北龙“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

2、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一、调查目的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二、调查对象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三、调查方式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

3、课等方式进行调查。四、调查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五、调查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自主学习小组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

4、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生2:也可以正数。生3:也可以表示0。生4:a表示有理数。王教师让各组讨论2分钟,然后以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意见,结果问题得到有效化解。(2)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时例如,若|a2|b3|=0,则a=( );b=( )。这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有解题思路,这时老师让各组讨论解决,并阐述理由。教师要深入小组倾听,在适当时候再给予点拨、引导。有的小组先

5、是试数,有的小组说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相加不可能为零,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推理、探讨中,相互启发了思路,当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只有零加零得零。接着便有理有据地给本组成员讲了起来,大家听得认真,从学生的点头和脸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学生懂了。这道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老师讲学生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而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学生解题思路有争议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要躲避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悦纳错误、关注错误、研究错误,耀眼的教学亮点很多时候就蕴含在这样的错误里

6、。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两位同学计算:-11/33=?一个结果得-1,一个结果得-9。出现了两种答案,老师说,你俩答案不一样,解题一定有问题,把你们的解答思路,说给对方,相互校对,查找错误。一个同学刚说:这是同级运算,逐一运算。另一个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说:自己的错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见,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4)多角度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 在王密园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展示解决课上,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产生了分歧,针对这一问题,牛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到台前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

7、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居然展示了三种解题方法,有的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5)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如分组实验、调查、测量及其他操作实验等。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节活动课“测量物体的高度”,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测倾斜角的,有测距离的,有做记录的,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义。3、方式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我们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能自主解决,就不用同伴解决,能同伴解决,就不

8、用小组解决,能小组内解决,就不用组间解决,能组建内解决,就不用全班集中解决。有了这种理念,用哪种方式,自然在课堂中就生成了,合作多长时间教师也自然把握了。4、教师注意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教师走进小组,走进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在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安排任务,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解情绪,疏通关系等,同时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共性信息,准备集中指导。真正落实分层施教,40位学生进行n个层次指导。这就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绝不是向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教师教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更不会了。这种“教”是“有针对性地指导”

9、,效果自然是理想的了。以“导”为主,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要做到 “五用”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做到“五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5、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效益的五点行动策略(1)坚持“一个面向”“一个面向”是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

10、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2)确保“两个基础”“两个基础”,即“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

11、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展示)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组交流(讨论)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自主预习,通读教材,理解定理、定义,完成预习检测”,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成了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 “小组交流”,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里有对话,有倾听,有追问,有比较,

12、有分析,有疑惑?在交流中质疑、补充、修正,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分享中形成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交流后,每个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问题结论,为展示汇报打下了基础。在汇报展示时,每个展示者都能在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新收获。(3)采用“三种形式”“三种形式”,即同伴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全班交流讨论形式。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破解。有困惑便有交流产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交流形

13、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自主完成;能同伴解决的,要同伴交流解决;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同伴交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呢?一般情况下,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适合自主学习或同伴交流,如理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文科中的阅读、字词理解、单词记忆等。而拓展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一般适合小组交流讨论,如理科中的观察思考、需要多人协作的动手操作、制定方案、综合归纳等,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词句品悟、评价归纳等。(4)采取“四个措施”“四个措施”,即“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学科长轮流坐庄措施”。

1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避免乱嚷嚷、走形式,确保合作的有效性。“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

15、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学科长轮流坐庄“学科长坐庄措施措施”。在每个小组内设置学科长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科长,每节课中都有各学科长来组织学习每节课中都由学科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工作,主持本学科的学习工作,包括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这样做意在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展示和成长的机会,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小组学生的全面发展。(5)落实“五点明确”一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小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习任务要在小组内分配和完成,小组成员要做到人人完成。二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并且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学习目标是: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3.体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三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这里的“内容”是指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四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里的“方式”是交流分享、讨论生疑、问题评价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交流分享要有一定的次序,交流讨论要聚焦;问题评价要规范;拓展训练要层次。五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完成规定任务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