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8372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概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其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其是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显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

2、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易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2.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特别是现金管理,更具随意性,不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坐支现象严重。已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已制定的规章制

3、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因此内部财务控制环境有待进行全面建设。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理

4、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在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集资金中继续保持。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应通过筹集资金活动和各方面改革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从资本结构理论入手,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风险的抑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既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使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点;要抑减财务风险,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着将实证研究等同于感性认识的倾向。认为研究问题时举个把案例,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经验描述一下,就是使用了实证方法。这是将实证研究方法简单化的具体表现。实证研究需要感性认

5、识,但是感性认识并不等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讲究科学性、规范性,需要一定的方式将这一过程体现出来,能够被其他人所检验,这些都是感性认识所不具有的,或者说是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要求的。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注意到体验、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实际发挥作用状况的重要性,那么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正是对这一过程的规范化校正,使之更符合学术研究的要求,更能体现研究本身的严谨性和科学精神。 2.实证研究方法以经验事实为核心的特质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契合 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都具有典型的实践属性,作为刑事诉讼法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刑事诉讼法本身是一部操作

6、性极强的法律规范,“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中国的刑事诉讼实践,改善中国的刑事诉讼现状。因此,刑事诉讼实践应当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生长点。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缺乏根基和说服力的。”(38)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也曾断言:“法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因此,为了发展出指导实践的理论,就必须了解实践,了解经验事实。“实然或事实是法的存在形态,而与其相对应的实证方法则是叙述这种事实的途径。”(39) 在刑事诉讼法的实际存在状态这一点上,实证研究方法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契合,并为刑事诉讼法学实现研究目的和价值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支撑。超脱于世俗的、社会性的刑

7、事诉讼运行过程和发展实际、纯粹规范性的、不与实际情况发生一点牵连的刑事诉讼法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实证研究方法是树立刑事诉讼法学独立品格不可或缺的中介 迪尔凯姆说:“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40) 那么,刑事诉讼法学的独立个性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陈瑞华教授认为刑事诉讼法学的品格在于形成一个独立于立法、司法实践等世俗世界的学术空间。为此,刑事诉讼法学应当高于刑事诉讼法、刑事司法实践。因此,其认为独立的学术空间是刑事诉讼法学的独立品格的核心。(41) 笔者同意刑事诉讼法学不应当成为刑事诉讼法规范和刑事诉讼实践亦步亦趋的仆从,其应当

8、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语境。同时笔者也认为,形成适合本学科研究的方法体系也是树立刑事诉讼法学独立品格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欣喜地看到,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围绕这方面的讨论也正逐步成为学术话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正逐渐地被引入和应用于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当中,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纳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视野的进程也在进行中,(42) 多元化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但是诸种研究方法中必须要有一些研究方法能够使得刑事诉讼法学不脱离刑事诉讼的实践,独立于社会和实践之外的刑事诉讼法学即便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立品格,也没有任何意义。实证研究方法正是这个搭建沟通世

9、俗的现实世界和“独立的学术空间”的桥梁和中介,它开通了研究者就经验场域和先验场域进行直接对话的话语系统。 注释: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参见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参见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关于阶级分析方法本身,列宁曾对其进行过明确的论述:“你们应当时刻注意到社会从奴隶制的原始形式过渡到农奴制、最后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基本事实,因为只有记住这一基本事实,只有把一切政治学说

10、纳入这个基本范围,才能正确评价这些学说,认清它们的实质,因为人类史上的每一个大的时期(奴隶占有时期、农奴制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都长达许多世纪,出现过各种各样政治形式、各种各样的政治学说、政治见解和政治革命,要认清这一切光怪陆离、异常繁杂的情况,特别是与资产阶级的学者和政治家的政治、哲学等等学说有关的情况,就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参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唐永春:“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消极影响的深层原因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11、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参见樊崇义、吴宏耀:“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 前苏切里佐夫编著:苏维埃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第40页。 前苏BE楚贡诺夫著:苏维埃刑事诉讼讲稿,北京政法学院1957年印,第9页。 参见李贵连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以下。 裴苍龄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11) 张子培主编:刑事诉讼法教程,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12) 参见张子培主编:刑事诉讼法教程,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裴苍龄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

12、88年版,第1921页;宫模义:刑事诉讼法教程1989年版,第69页;李学宽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3页;樊凤林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13) 参见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14)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15)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16) 该年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杂志上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论文共7篇,其中一篇会议综述,一篇是对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的评论性文章

13、,一般而言,这样的文章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研究性质的论文,因此其在研究方法上也就不会很注重,如果去除这两篇论文,那么比较研究方法在这一年度的使用比例就达到了40,与以后其他年份比较方法的使用比例大体一致。 (17) 笔者调查的从19942005年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上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相关论文使用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数据:1994年20,1995年50,1996年43,1997年29,1998年62,1999年44,2000年47,2001年77,2002年47,2003年40,2004年67,2005年54。 (18) 参见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1页。 (19

14、) 杨连峰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2页。 (20) 如应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的研究,参见左卫民:“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应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参加王亚新、陈杭平:“证人出庭作证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对若干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的实证调查”,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白建军:“同案同判的宪政意义及其实证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汪建成、杨雄:“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等等。 (21) 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3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1621页。 (22) 也有的学者

15、称之为实证分析方法。 (23) 参见李其瑞著:法学研究与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24) 参见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25) 参见李其瑞著:法学研究与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26) 参见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2页。 (27) 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的结合方式包括整体式结合、分解式结合两种,每一个种类下面又包括若干种结合的亚种类。参见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483页。 (28)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3页。 (29) 法奥古斯特孔德著: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31页。 (30) 参见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3页,实证词条。 (31) 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