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8295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说明书格式1范本概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代码:题目: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班:学院(直属系 :指导教师:摘要减速器原理减速器是指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独立封闭式传动装置。此外,减速器也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马达的问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扭矩输出比例按电机输出乘减速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减速器额定扭矩。减速器的作用减速器的作用就是减速增矩,这个功能完全靠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啮合完成,比较容易理解。减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传动类型可分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以及它们互相组合起来的减速器;按照

2、传动的级数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减速器;按照齿轮形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和圆锥一圆柱齿轮减速器;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减速器。齿轮减速器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内平动齿轮传动与定轴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相比具有许多优点,能够适用于机械、冶金、矿山、建筑、轻工、国防等众多领域的大功率、大传动比场合,能够完全取代这些领域中的圆柱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因此,内平动齿轮减速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录1.传动方案拟定 (12.电动机选择 (12.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12.2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2.3电动机功率选择 (12.4确定电动机转速 (22.5确定电动机型号 (

3、22.6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2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3.1计算各轴转速 (23.2计算各轴的功率 (33.3计算各轴扭矩 (3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4.1选取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44.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45. 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85.1从动轴的计算 (85.2主动轴的计算 (106.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36.1计算输入轴承 (136.2计算输出轴承 (147.键的选择及校核 (148联轴器的选择 (159. 箱体主要结构设计计算 (16结论 (17致谢 (19参考文献 (19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联轴器带式运输机 (从减少占

4、地空间,简化结构考虑 2.电动机选择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Y 系列。 原因: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上,它的起动性能较好。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额定功率P ed 应稍大于所需电动机的工作功率P d ,即P ed P 电动机功率选择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2222a 2340.990.970.992= 由 , K (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轴承支反力:/2283.02/2777.585AY BY AZ BZ F F Fr N F F Ft N =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 的弯矩也对称。截面 结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信息、

5、测控,机设以及其他多个专业都必须完成的大学课程设计之一。我是非机设专业学生,我很庆幸学院给我安排了这门课程。首先我个人有这方面的爱好,喜欢学习有关机械之类的东西。另外,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我感觉学习这门课程真的很有趣。本次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对所学课程的总结和实际运用,是将所学知识再次重现和加深理解的过程。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

6、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了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自己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背负恶劣的天气所付出的决心与毅力!回想这两周,真的很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加上平时没有什么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不过后来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使得自己有了方向。可是当我看到辛苦一周的成果后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即刻使倦意消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耐心,细致。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那些相关的计算不免让

7、我心烦意乱。具体来说那些数据自己计算了四遍,改了又该,回想起自己一天又一天坐在设计室里,不禁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了。短短两周的时间,使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如此地缺乏,自己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地不足。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明白了知识对我们的重要作用,而且明白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这次课程设计中也

8、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此次课程设计期间我感觉我问了老师很多问题,每天都有很多不懂得的知识,通过导师细心的讲解,专业的回答,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学会了许多零件的设计方法和验算方法,以及计算步骤;学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多和同学讨论。由于在设计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理论知识学的不牢固,在设计减速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选择计算标准件是可能会出现误差,如果是联系紧密或者循序渐进的计算误差会更大,在查表和计算上精度不够准确。在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我综合应用能力及

9、理论知识和应用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课设过程我查阅有关设计资料,有的资料数据有出入,所以在本次设计中,一些数据错误还是存在的;经过这次设计,真正懂得多动手的重要性,懂得很多细节问题要特别小心,否则一错将会影响全局,有的错误将会影响到后面的计算;我的设计图也存在一些问题,设计图的绘制要很有耐心,而且需要的技术和技巧很多,需要多做,慢慢积累经验。此次课设让我对各种标准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本设计主要内容是完成一级圆柱直齿轮的设计计算

10、。本次设计在计算中运用到了机 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多门已学课程的知识。本次设计可分为计算和 、 、 设计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环节,是对所学 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同时也通个设计和计算使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的学习能 力、运用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充分提高。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 和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 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 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

11、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 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 能力。 (3) 另外培养了我们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 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 (4)一定意义上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5)培养了我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第 18 页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致谢 历时两周的课程设计现已接近尾声了,到此时我已经圆满完成了老师分配的任务。在 此我首先要感谢杜强老师,杜强老师此次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说实话我们师生也是

12、初次 认识,初次合作。在此次课程设计期间我有很多专业的知识不懂,刚开始感觉不知道该从 哪里开始,没有头绪,甚至我有时候连一些零件的算法都不清楚。因此我每天都有很多问 题要和老师交流。老师对我们一直都很耐心,尽管我们的基础很薄弱,老师都很体谅我们。 我们不懂的老师就耐心的给我们讲,有些知识点我们总是找不到,老师就会耐心的给我们 找到。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热情耐心的工作作风深深的影响着我。 另外,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做设计的同学们。刚开始因特殊原因,我们班的设计进度比 其他班要慢一些,为了赶上进度,我就跟着其他的同学一起做,可是开始我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要问,班上的同学总是耐心的给我讲解,帮我梳理知识点。后来,我逐渐了解了课 程设计的做法,但是还是有很多疑问,班上的同学都尽力的为我解答,我非常感谢他们。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基础教学部编.2006 第 19 页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20 页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