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学上肢骨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87992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学上肢骨折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骨科学上肢骨折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骨科学上肢骨折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骨科学上肢骨折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骨科学上肢骨折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学上肢骨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学上肢骨折(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肢骨折 医院骨科,锁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Clavicle,病因与分类: 1间接暴力所致多,成人短斜折, 儿童青枝骨折。 2直接暴力粉碎骨。 移位情况:近段(胸锁乳突肌)向 上、后移。远段(重力)(胸大肌,斜 方肌)向下、前、内移。,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 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 内侧断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 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 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临床表现与诊断: 1伤后局部肿胀、压痛。触及骨折端。 2患肢活动障碍。(幼儿呈不愿上肢 活动,穿衣伸手器啼应考虑)。 3合并刺破皮肤或臂丛神经及锁骨下 血管损伤,少见。,治 疗,1幼儿青枝

2、骨折:三角巾悬吊3W。 2有移位的骨折 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3-4W,注意 上肢血管、神经压迫症状,随时调整。,肱骨外科颈骨折 Fractures of the Surgical Neck of the Humerus,解剖要点: 1位于解剖颈下2-3cm,大小结节下 缘与肱骨干交界处。腋神经,臂丛,腋 动静脉,经过外科颈内侧向后进入三角肌 病因与分类: 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壮、老年多发。 分类:无移位型、外展型、内收型、 粉碎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因与分类: 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壮、老年 多发。 分类:无移位型 外展型 内收型 粉碎型,一、无移位型骨折 裂缝骨折多因直接暴力 嵌插骨折:跌

3、倒手掌着地较小的间接 暴力所致。 诊断: 1病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斑。肩主动活 动受限,局部明显压痛。 3X片:肩正位。,二、外展型骨折 由跌倒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患肢外 展所致。折部向内前成角。 诊断: 1外伤史 2肩肿,痛,活动功能受限,带有瘀 斑。 3肱骨上段正侧位X片。 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外展 10。,前屈30。,三、内收型骨折 跌倒时外力使上肢内收,间接外力所 致,近端外展位,远端段内收,呈向外, 前成角。移位。 诊断: 1外伤史 2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上臂 呈内收畸形,可有瘀斑,局部压通。 3X片平片。 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或外展架固 定,外展70。,粉碎型骨

4、折 常发生于强大暴力作用或骨质疏松病人 诊断:1.外伤史 2.疼痛、肿胀、瘀斑程度较前几型更重 3.X-ray 平片 治疗:1.严重粉碎型骨折,若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很差,用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 2.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可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3.对青壮年严重粉碎骨折,可做尺骨鹰嘴外展位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肱骨干骨折 Fractures of Humeral Shaft,解剖要点: 1肱骨外科颈下1.0cm-肱骨髁上2.0cm。 2肱肌干中、下1/3段交界处后外侧有桡神经沟。,移位情况: 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 近段:胸大肌,背阔肌,大园肌,向 前、内移位。 远段:三角肌,喙肱肌,肱二、三头

5、 肌,向上、外移位。 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 近段:三角肌,向前、外移位。 远段:肱二、三头肌,向上移位。,(3)肱骨干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呈斜折,螺旋骨折。移位多因暴力方向及前臂位置而异,大多数有成角、缩短及旋转畸形。,诊断: 1外伤史 2局部肿胀、压痛、反常活动、骨摩音,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等。 3若合并有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治疗: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 小夹板外固定 (2) 石膏固定 胸肱石膏或悬垂石膏固定,(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1)手术指征 1)反复手法复位失败,骨折段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

6、 2)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 3)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陈旧骨折不愈合 5)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6)同一肢体有多发性骨折 7)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2)手术方法 1)麻醉 臂丛或高位硬膜外 2)体位 仰卧,上肢外展90放在手术桌上 3)切口与暴露 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间切口,沿肌间隙暴露骨折端。注意勿伤桡神经 4)复位与固定 在直视下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用加压钢板或加压髓内针固定。,(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对于合并有桡神经损伤的病人,术中探查神经,若完全断裂,可在一期修复桡神经。若为挫伤,神经连续性存在,则切开神经外膜,减轻神经继发性病理改变,肱骨干骨折 F

7、racture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并发症: 桡神经损伤 Injury of the radial nerve,(三)功能锻炼 无论是手法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复位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2-3周后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肱骨髁上骨折,解剖要点 肱骨下端扁而宽,前冠状窝,后 方鹰嘴窝。此处骨质薄,易骨折。 下端前倾角30-50。;(外翻)携 带角10。-20。肘关节活动范围0

8、。-150。 肱动、静脉,正中神经(上臂下 内)肘前,肱二头肌腱膜下。易损伤正中 神经、动脉、静脉或压迫动脉、静脉前 臂缺血性肌挛缩。 桡神经与肱骨外髁接近。 尺神经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经过。,分型 伸直型(多) 屈曲型,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跌倒时半屈或全伸位,掌着地所致。 骨折线呈前下斜向后上方。横形或粉碎。 可伴有尺侧或桡侧移位。近端可压迫、损 伤肱动脉、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诊断: 1外伤史 2肘部肿胀、压痛、有后突出及半屈 位畸形,骨擦音、反常活动,可触及骨折 端。 3检查桡动脉博动、正中、桡、尺神 经功能。 4X片平片。,治疗: (一)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90。- 120。位

9、,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疼痛、木感、皮温、皮肤颜色等) (二)持续骨牵引(鹰嘴):伤后时久,明显严重。3-5天后肿消,再手法复位,外固定。,(三)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 2)小的开放创口污染不重 3)有血管神经损伤 (2)手术方法 1)麻醉 臂丛或硬膜外阻滞 2)体位 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桌上 3)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直视下钢板螺钉或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若有血管神经损伤应予以修复或松解,(四)术后治疗,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循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 4-6周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进行肘关

10、节活动。,二、展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少见,直接暴力多,跌倒屈肘,肘后 着地,间接暴力少,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少。 治疗:与伸直型相似,但复位方向相 反,外固定于屈曲40。-60。,4-6周后开始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前臂双骨折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前臂青枝骨折,解剖要点: 1尺骨+桡骨组成 2中间有骨间膜连接,方向:桡斜向下至尺;中立位两骨间最宽,骨间膜张力最大 3上、下尺桡关节,前臂旋转功能,病因与分类: 1直接暴力:横折,粉碎骨折,合并 严重地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横折,短斜折(低位尺 骨骨折)。 3扭转暴力:螺旋骨折,斜折(尺骨 折反高)。

11、,骨折移位 桡骨上1/2骨折:骨折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以上,近段:肱二、旋后肌屈曲、旋后;远段: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前。 桡骨下1/2骨折: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以下,近段:旋后肌+旋前圆肌中立位;远段:旋前方肌旋前位。,诊断: 1外伤史 2局部肿胀、畸形、压痛、骨摩擦音、功能障碍、反常活动。 3X片:可见骨折情况。 *拍片时要包括肘与腕关节,以便了解 有无旋转与上下桡尺关节脱位。,尺骨上1/3骨折 可合并桡骨小 头脱位成为孟氏 (Monteggia) 骨折,孟氏骨折,尺骨骨折 桡骨头脱位,盖氏骨折,桡骨骨折 远侧尺桡关节分离,治疗,(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小夹板固定 (2)石膏固定 (二)切

12、开复位内固定 (1)手术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 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 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三)功能锻炼 (1)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术后均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术后2周开始练习手指屈伸和腕关节活动;4周以后开始练习肘、肩关节活动;810周以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桡骨下端骨折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解剖要点: 1桡骨下端3.0cm范围。 2桡骨下端与尺骨小头构形下桡尺关 节。 3桡骨下端关节面掌侧倾斜10

13、。-15。, 尺侧倾斜20。-25。,腕关节解剖,掌倾角1015度,尺偏角2025度,桡尺间距11.5cm,分类,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即colles骨折;损伤机制,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远段向桡侧、背侧移位。 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即smith骨折,跌倒时手掌屈曲着地,远端向掌侧移位。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脱位,即Barton骨折,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向掌侧成角 远折端向背侧移位,Smith骨折,四、Barton骨折 桡骨下端背侧、掌侧缘骨折 合并腕关节半脱位,病因与分类: 间接暴力多 伸直型Colles骨折:跌倒,前臂旋 前、腕背伸,掌着地所致。 屈曲型Smith骨折:少见,跌倒, 手背着地所致,远折段向掌侧、桡侧移 位。,诊断: 1外伤史 2腕部明显肿胀,畸形(呈银叉型),压痛,功能障碍。 3X片:确诊,骨折典型。,治 疗,(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超腕关节小夹板固定 (2)石膏固定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1)手术指征 1)严重的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 2)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三)术后处理 无论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术后应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4周后可除去外固定,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