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7933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 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和彝族人民心连心1935年2月,红军从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以后,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北上穿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向川西北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红军若想强渡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大路,经西昌至富林。这条路平顺易行,但处处都

2、有敌人重兵阻拦;另一条就是通过大凉山的彝民区,经冕(min)宁到达大渡河。此时的红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经过研究,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由左权和刘亚楼同志带领红五团假装进攻西昌,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而先遣队主力经冕宁通过彝民区。纵观历史,大小凉山的彝民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历来都是由土司和黑彝的各个分支分地区统领一切的。但各分支意见并不统一,因为利益之争经常发生械斗。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这样就使这一带彝民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长期受民族歧(qí)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对汉人非常仇视,甚至

3、有“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的说法。所以想要顺利通过彝民区必须要斗智斗勇。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团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于21日凌晨攻下了冕宁县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指示先遣团,首先要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上下一心团结好彝民。红军来到县城中,在各处张贴了许多标语,并以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lù)。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sù);粮食公平

4、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布告说明红军与反动军阀不同,而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红军到这里来只是想通过彝族地区北上抗日。考虑到彝族同胞言语不通,红军先遣团就请来一位彝族通司(翻译)。这位彝族通司名叫果基达列,大约有30多岁,头上缠着厚厚的灰布,上身披着一个大披肩,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光着脚。这是当地彝民的习惯装束。果基达列长得非常魁(kuí)梧,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正是红军此时需要的。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都亲自与通司谈话,解释红军的民族政策

5、,说明红军与彝族同胞是一家人,都是反对军阀的,红军只是借路北上抗日。通司果基达列一边听,一边喝酒。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他频频点头,表示要努力帮助红军做工作,并说“红军与国民党不一样”,“大军会很快通过的”。毛泽东向通司果基达列赠送了一份礼物,还托付他向彝族的四个部落首领各转送一份礼物。在通司果基达列的带领下,红军派出由肖华带领的宣传工作组先行进入彝民区,为先遣队开路。工作组渐渐走近了彝民区。这里山高路险,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地面上杂草丛生,淤泥遍地。工作组的红军战士走几步就要跌倒一次,弄得满身是泥水。可是通司却行走从容,肖华不禁和他攀谈起来。通司就像一个导游,走一处说一处,说这里就是三国时诸

6、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然后指着远处一个破败的村落说,那就是传说中古时候的“孔明寨”。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彝民区。此时太阳露出了半个脸,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射进来,这儿一点,那儿一点,映衬得刚刚下过的雨滴更加晶莹剔(t)透。山道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彝民。他们都赤身裸(lu)体,没穿衣服。有几个女人哈欠连天,一副大烟鬼的样子。红军战士赶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国民党委派的冕宁县政府的官员,上任途中经过这里被彝民缴了械,他们被抢劫一空放了回来。肖华听说后心中一沉,暗暗思索起来。这时,只见山头上有不少彝民,挥舞着长矛和土枪,“呜呼——呜呼”地大声喊叫着。再往前走,彝民越来越多,拦住了去路

7、,如果强行通过,就会发生冲突。彝民们包围了工作组,竟然放起了枪。战士们有的沉不住气了,要开枪还击。肖华命令不准开枪。肖华通过通司向彝民们解释: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不同,只是想借路北上抗日,保卫国家。但彝民们仍不罢休,有些甚至冲上前缴了红军战士的枪械和衣物。任凭沿途树林中噼噼啪啪的枪响,红军战士们眉头也不皱一下。当地的老人至今还在感叹:“那些先锋队红军,硬是枪子儿不进!”通司见状,就请示还击,红军战士却说:“上级没有命令,不能开枪。”肖华还是让通司不停地喊话,但是彝民不少反多,对红军的宣传置之不理。正在这时,从林子里闪出几匹快马,只见为首的一匹黑骡子上是一个50岁左右身材高大的彝人,头上缠着黑布,

8、身上披着黑斗篷。通司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来人是果基家的首领果基小叶丹的四叔。家住羊坪子(今彝海乡政府驻地)的果基小叶丹自幼聪明伶俐(línlì)。他通晓汉语,很有领导能力,是果基家有名的首领人物。当时的黑彝族由四个分支组成,罗洪,瓦渣等分支都住得很远,而红军要借路的地区就是小叶丹的居住地。小叶丹的四叔对通司说了几句什么,才知道他们看上了红军背上的一口大锅。肖华不慌不忙走上前,笑着说:“这锅是我们做饭用的,给了你们我们怎么吃饭啊?”说着取出一些钱来,递给小叶丹的四叔,并向他解释了红军的来意。然后,肖华又让人拿来一只手枪和几支步枪,说:“这是我们刘伯承司令给你们首领的一点

9、礼物。”肖华还表示,为了共同抗日,刘司令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从此亲如一家,共同对敌。小叶丹的四叔见红军如此有诚意,就回去报告了小叶丹。不一会儿,果基小叶丹带着十几个人下山来。小叶丹身材十分高大,黑色的长发披在肩上。头上同样缠着巾帕,赤膊赤脚,腰上缠着一块麻布。在他身后跟着十几个手持长矛的彝人。他用流利的汉语对红军说:“我是果基家的小叶丹,我要见你们的司令。打红军的是罗洪家,我们果基家和你们讲和不打了。”肖华去报告了刘伯承司令员,小叶丹来到彝海边和刘伯承相见,刘伯承身后也跟着十几个红军战士。刘司令又一次对小叶丹重申了红军北上的用意,小叶丹说:“海子这边我们管,那边罗洪家管,从这边过去我们能保。但

10、是我信不过你们汉人,按彝族的习惯要喝血酒,这才是真心诚意的讲和。”刘司令员马上同意了。他决定与果基家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在彝海边举行了简单但十分隆重的结盟(méng)仪式。在彝海湖边,一个彝族巫师边念咒(zhòu)语,边用刀将一只大公鸡的嘴破开,把鸡血滴到两只碗里,从彝海中舀上来的清水立刻变成了殷(yn)红色。刘伯承与小叶丹并排跪在湖边。刘伯承端起酒碗,大声发誓:“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义为兄弟,有违此誓,天诛(zh)地灭!”小叶丹也高高举起“血酒”,对天发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就像这公鸡一样死去!”发誓完毕,两人都将“鸡血

11、酒”一饮而荆不点香,不燃炉,结拜仪式完成,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结拜后,小叶丹放了心,不再怀疑红军的诚意。他想借红军的力量打下另外的几家分支,统一彝民区。刘伯承爽朗一笑,说:“罗洪家有啥子了不起的?如果要打,一下午就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只是他们和你们同是彝族,一样都是受苦受难的少数民族同胞,不能打,还要团结起来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日本侵略者呢。”听了这位红军兄弟的话,小叶丹十分佩服。不仅派人给红军大部队带路,还送给刘伯承一头黑骡(luó)子。刘伯承在红军驻地热情地招待了小叶丹,并将一面写有“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了小叶丹。第二天,红军大队人马顺利通过百里彝民区,全速向大渡河

12、进发。“彝海结盟”的事迹不仅是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在党史、军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值得称道的一章,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过草地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

13、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四川”计划阻止了。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

14、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许多都一起

15、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一旁的泥潭。第三怕过河。草地还是十分原始的环境,上面许多河,有的水浅一些,还能涉水过去,但多数河都又宽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还很急,许多战士都在渡河时牺牲了。有时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过河的战士就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一去不复返了。就这样,草地埋葬了许许多多的热血男儿,千千万万的战士没能从这里走出去,就此长眠草地了。但这不是过草地最难的事情,更难应付的是饥饿。出发前,红军指挥员命令各部队四

16、处筹集粮食,以备过草地时有足够的力气。但当地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都不富裕,红军拿着钱却买不到粮,什么办法都想了,但把当地居民的存粮都买来也不够用,负责筹粮的战士急得直哭。战士们把征集来的青稞(k)麦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带在身上;并杀了几匹马和当地藏民的几头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战士铤(tn)而走险,看准了敌军的部队运给养,就噼噼啪啪地一阵乱打,抢了给养当口粮;还准备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冷。为了过草地,同志们都学会了寻找野菜的绝活,在粮食吃完的时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最后,红军战士平均每人带着五六斤口粮,就这样上路了。走了几天,大多数战士就都开始饿着肚子赶路了。分下来的青稞麦炒面只够吃几天的,虽然难以下咽但总比没有好。很多红军后来回忆,都觉得那时能够走出来十分不可思议。“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