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87295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异常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凝血异常与DIC,内容提要,凝血系统基础知识,1,弥散内血管内凝血(DIC),2,典型病例解析,3,凝血系统基础知识,动态平衡,出血,血栓,纤维蛋白形成,止血,黏附聚集 释放反应,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收缩,TXA2 PF3 5HT,TF vWF,ET NO,血管损伤血液外流或血液自发性渗出,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1,2,3,血小板机制,1)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2)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3)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ADP,ATP,PF4等),增强血管收缩(TXA2,5-HT等)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反应介质 5) 促使血块收缩

2、(血栓收缩蛋白)形成稳固血栓,凝血过程 Coagulation Pathway,凝血活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途径,延长常见于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DIC、严重肝病等,APTT,外源性凝血途径,PT,延长常见于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乏,如遗传或获得性I、II、V、X缺乏、严重肝病、DIC等。,监测双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共同途径,TT FIB APTT PT,DVT/PE,3P(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一期止血缺陷,单纯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所致的血管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多,血

3、小板功能异常 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vWD、无FIB,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XIII,XIII,二期止血缺陷,?,FDPs D-D FDPs D-D FDPs D-D FDPs D-D,纤溶亢进筛检,假+ 假- 常见,现代概念两个凝血途径的作用有别于传统概念 生理止血的凝血过程: 外在凝血途径负责启动 截短的(以FXI为起点)内在凝血途径参与 放大和扩布 病理条件下的血栓形成: 外在凝血途径负责启动血栓形成 全程的(以FXII为起点)内在凝血途径 接触激活物旁FXII、FXIIa旁FXII和FXIa旁FIX 作用,促进血栓增长与稳固,(Verste

4、eg HH, et al. 2013),现代凝血学说-基于细胞凝血模式,(Cell-Based Coagulation Model) Hoffman M, 2003; Riddel JP, et al. 2007,启动期,放大期,扩布期,终止期,在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进行,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一种发生在感染、外科手术或创伤、恶性肿瘤、产科意外等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其后消

5、耗大量凝血因子;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概 述,感染:主要病因,如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严重感染 恶性肿瘤:占DIC的24-34%,常见如APL,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 病理产科:占DIC的4-12%,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死胎滞留、子宫破裂、前置胎盘,病 因,病 因,手术及创伤:富含TF的器官如脑、前列腺、子宫、胎盘手术等,大面积烧伤,严重挤压伤,骨折、毒蛇咬伤 医源性疾病:药物、放化疗、手术、不正常的医疗操作 全身各系统疾病:恶性高血压、肺心病、AR

6、DS、SLE、重症肝炎、急进性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GVHD等,各种致病因素,高凝状态,启动凝血反应,DIC,凝血因子 血小板,继发纤溶亢进,凝血障碍,出血,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FDPs,血压下降,休克,栓塞,脏器功能,微血管 病性溶血,发病机制及表现,组织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介导的TF异常表达释放是DIC的始动因素 -凝血酶与纤溶酶的形成是DIC的两个关键机制 -炎症与凝血系统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DIC,出血是最常见 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缺血是 最早期的症状,临床表现,微血管病性溶血 破碎红细胞,临床表现,微血栓形成 微循环障碍 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表现,诊 断,基础疾

7、病,2项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 不能解释的休克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 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患者50109L)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白血病等肿瘤1.8g/L,肝病1.0g/L) 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肝病 FDP60m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PT缩短或延长3 秒以上(肝病延长5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疑难或特殊病例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减低200mg/L AT含量及活性降低60%及vWF水平降低(不适于肝病) 血

8、浆F:C活性50%(促凝活性被消耗)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凝血酶原碎片1+2(F 1+2 )升高 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升高 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实验室指标,显性DIC(失代偿性),0,Plt(109/L),1,2,3,100,100,50,sFMC/FDP,未增高,中度增高,重度增高,PT,未延长延长3s,延长6s,延长3-6s,Fg(g/L),1.0,1.0,原发疾病,无,有,积分,累计积分诊断,5,显性DIC, 5, 2,非显性DIC,非显性DIC,Plt(109/L),100,100,sFMC/FDP,正常,降低,PT,未延长或延长3

9、s,缩短,延长3s,易致DIC的原发疾病,无,有,累计积分诊断:,判断病情进展情况,进行性下降,稳定,上升,-1,稳定,进行性延长,增高,稳定,进行性增高,AT,正常,降低,PC,正常,降低,TAT,正常,升高,F1+2、PAP,正常,异常,积分,0,1,2,3,DIC诊断流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常有争议,无固定模式,应个体化。 治疗DIC的基本原则:,治 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加强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关于替代治疗可能“火上加油”的说法并无根据。对于血小板(2109/L)和Fibrinogen(1.0g/L)过低、有出血的DIC患者替代治疗十分必要。 当替代治疗不能使实验室指标改善

10、时、应考虑同时给予肝素治疗。,肝素治疗,以下情况应考虑肝素治疗:,-患者有明确的DIC临床和实验室依据、并有血栓栓塞的表现 (如爆发性紫癜、死胎综合征在引产前、夹层动脉瘤手术前) -积极输注治疗不能改善出血和实验室指标。,原则上肝素适用于早期、以高凝为主者;应同时积极替代性输注。LMWH可替代普通肝素、有同等疗效。 一般情况下肝素作用有限。在APL、肝病伴发DIC患者中肝素使用有争议;在胎盘早剥患者中属禁忌。 肝素治疗过程中若APTT30秒,一般情况恶化、出血增加,则应停用肝素给予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鱼精蛋白1mg可中和肝素1mg。,纤溶抑制剂,多数情况下纤溶抑制剂应慎用 -纤溶抑制剂阻断D

11、IC代偿机能,妨碍组织灌注恢复。 以下情况可考虑应用纤溶抑制剂:,伴纤溶亢进的疾病(如APL、羊水栓塞、前列腺癌) 严重出血患者、替代治疗无效,可在肝素抗凝基础 上给以纤溶抑制剂。,典型病例解析,老年男性 高血压病 房颤,按期监测INR 及时停药 必要时输注 新鲜血浆,男性,自幼反复出血,包括关节、肌肉、脑外伤等 无其他基础疾病及药物接触史 FVIII活性1%,血友病甲,血小板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结缔组织病(-) 恶性肿瘤(-) 感染 (-) 特殊药物(-),男性,血尿,鼠药(溴敌隆) 中毒,诊断关键点 -反复追问病史 -情绪反常 -饮食 -周围环境(居住、家庭关系、朋友或邻里关系),处理要点

12、 -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维生素K,鉴别要点 -恶性血液病 -结缔组织病(SLE、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其他恶性肿瘤,高热 牙龈出血、口腔血疱 皮肤大片瘀斑 血尿 全血细胞减少,骨穿禁忌?,MICM分型,异常早幼粒细胞 MPO+/CD34-/HLA-DR- PML-RAR(+) t(15;17),典型APL + DIC,DIC处理要点: -有效控制APL -补充凝血因子 -血小板维持在高水平 -低分子肝素:时机! -纤溶抑制剂,关键,老年男性,MDS 环孢素治疗 好转,水肿 肾功能损害 停药 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疾病反复,支持治疗疾病无改善 再次试用环孢素,大量胸腹水、严重

13、低蛋白、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彩超、CT,处理要点 -有效改善肝功能 -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 -维生素K -纤溶抑制剂,疾病特点 多种止血和凝血指标异常,如血小板计数下降、PT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等 脾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为主、FIB) 抗凝蛋白合并障碍 纤溶系统异常,关键,老年女性,COPD病史10余年 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气示I型呼衰 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下降,重症肺炎 + DIC,青年男性,既往胆结石病史 饮酒后出现腹痛、高热,大汗、心悸 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下降 血钙1.75mmol/L,重症胰腺炎 + DIC,重症感染的发病

14、过程,器官功能障碍: -动脉氧分压低(氧合指数PO2/FIO2 1.5或APTT60秒)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70mmol/L) 组织灌注指标:高乳酸盐血症(3mmol/L) 血液动力学指标:低血压(收缩压40mmHg),合并 器官功能障碍 低灌注 或低血压,抗生素的作用-阻断进展,感染(Infection),抗生素能否有效控制感染,DIC?,老年男性 晚期胃癌、肝转移 皮肤瘀斑,老年女性 晚期肺癌 恶液质,恶性肿瘤 + DIC,各种肿瘤并发DIC的发生率各异,其中腺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各脏器实体肿瘤发生DIC的频度比较,肿瘤各期均可发生DIC ,但晚期多见,尤其是手术、化疗

15、可诱发或加重DIC 慢性DIC为肿瘤性DIC的主要临床类型(约65%),且易反复发生;急性DIC相对少见(约35%) 多发性出血为主要甚至唯一表现,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不全较少发生 并发DIC常常使得肿瘤的治疗更为复杂和困难,特点,提高对肿瘤并发DIC的认识,加强早期 诊断与防治,恶性肿瘤,警 惕,查 找,DIC,多发挫裂伤 肢体活动障碍 血尿 意识清楚 肾功能不全,挤压综合征 + DIC,产后出血,羊水栓塞,+,DIC,妊娠期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高凝状态;随着孕期的延长,其程度逐渐增强,至产后才恢复正常。 妊娠期纤维蛋白原、X等增加较为明显。 -有利于正常生产后的及时止血,但也成为妊娠期DIC多发的基础条件。 分娩时胎盘绒毛、子宫蜕膜组织中所含的凝血活酶,易于从胎盘经子宫进入母体血循环,从而促进DIC的发生。,妊娠期的凝血变化,产科DIC病因及发病机制,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宫内死胎,感染流产,休克、子痫,羊水成分,蜕膜坏死,坏死组织,内毒素,酸中毒,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凝血成分,DIC,产科DIC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羊水栓塞 胎盘早剥 妊娠期特发性 急性脂肪肝,过期流产 胎死宫内,一过性 凝血障碍,产科DIC处理,识别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去除诱因 -可有效改变DIC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