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7217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稳态 兴奋与兴奋性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阈强度 正反馈 负反馈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 A.基强度, B.阈强度, C

2、.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C.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11、听到枪声

3、起跑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 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 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它由_构成,是_与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所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 4、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_的能力和对_

4、的耐受力。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和_。6、当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时,既要调节_以完成一定的动作,又要调节_以保持稳定。四、判断题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 2、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 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稳定不变的,故称为稳态。( )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 5、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 6、与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相比,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

5、向性特征。( ) 7、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 ) 8、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也提高。( )9、在生理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持续时间不变。( )10. 一切活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兴奋性。 ( ) 五、问答题1、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须具备哪些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 比较兴奋在细胞内与细胞间的传递特点。3、为什么说兴奋与兴奋性是反应与适应的前提?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略)二、选择题 D,D,C,A,C, B,(AC),D,B,D, A,D三、填空题 1.液体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界 2.K+,Na+,K+,外流 3.动作电位 4.稳

6、态,稳态变化 5.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6.运动系统,内脏活动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1答: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同时,机体本身还必须具有兴奋性。以上三个条件的参数并非固定不变,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刺激的作用时间,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强度也随之改变。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阈强度和作用时间之间呈反变关系。2答:细胞内兴奋传递的特点是:局部电流传导;双向传递;不衰减传导。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特点是: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化学和其它

7、因素的影响3答:在生理学中将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的本身称为兴奋,而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反应是指人体在一次运动练习中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这些变化运动停止后短期内便会消失。适应是指长时期反复地进行同样的练习(训练),所引起的人体功能和结构持久性的变化,它并不在训练后立刻消失。兴奋与兴奋性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存在,就使生物体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宜的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细胞、组织严重受损,而使其兴奋性发和障碍甚至丧失时,就不能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适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兴奋和兴奋性的存在是机体能产生反应和适应的前提。第一章

8、 肌肉的活动一、名词解释 运动单位 兴奋-收缩偶联 单收缩 强直收缩 等张收缩 等动收缩 等长收缩拉长收缩二、选择题 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 A. 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球蛋白。2、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C.暗带缩短,H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 )。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2+的贮库, C. Ca2+和Mg2+的贮库, D.Na+的释放库。4、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粗,毛

9、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线位体数目少。 5、与快肌纤维相比,属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大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6、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7、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

10、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8、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9、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800m跑, B.500 m跑, C.1500 m跑, D.100 m跑。 10、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11、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 100 m跑, B.跳高与跳远,C.马拉松跑, D.

11、800m跑。 12、与横桥位点结合的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13、头端构成横桥的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14、骨骼肌的收缩蛋白是指( )。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15、横桥的功能特征错误的是( )。 A.其上有一个能与ATP相结合的位点, B.具有ATP酶的作用,C.能与肌动蛋白进行不可逆性的结合, D.其摆动使肌动蛋白丝向M线滑行。 16、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特征,错误的是( )。 A.化学传递,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不衰

12、减和相对不疲劳性。三、填空题 1、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和_三种蛋白质。 2、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一是被牵拉伸长时以贮存_,二是缓和收缩成分产生的_变化,以防止肌肉_。 3、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关系,与收缩的速度呈_关系。 4、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功率,应克服_负荷并以_速度进行收缩。 5、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 6、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支配,其传导速度_,但兴奋阈值_。7、快肌纤维直径_肌浆网_,因而收缩力量_。 8、慢肌纤维不仅线

13、粒体数目_,而且其中各种_的含量高,因而,有氧氧化能力_。 9、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以及肌原纤维ATP酶_等因素有关。 10、肌肉收缩过程包括_、_和_三个环节。 11、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_数目。肌肉收缩的速度取决于_和_。四、判断题 1、重复刺激坐骨神经,不一定都能引起腓肠肌强直收缩。( ) 2、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与解离,是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 ) 3、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小节缩短。( ) 4、肌肉收缩时需要ATP分解供能,而肌肉舒张无需ATP参与。( ) 5、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供能速度快。( )。 6、快肌百分比占优势的人,通过训练,也能获得很高的有氧氧化能力。( )7、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