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7165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 例析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与艺术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艺术手法又是诗歌鉴赏题中必考的能力点,而大多考生在艺术手法的考题上得分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只背诵艺术手法的术语,而没能把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也就是说,考生不会从情与景关系、意象组合方式去分析艺术手法。本文以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为切入点,来提高考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掌握诗歌艺术手法可以从五个层面进行培训。 一、数量词与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场景、人物、事件进行描绘。描写手法主要有: (一)直接描写,就是将描写对象放入镜头中直接描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2、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直接描写了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独行于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无所见,但并未黯然神伤,而是从容面对的洒脱形象。 (二)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例如琵琶行第二节描写弹完琵琶,没说演技之高,无人喝彩,只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表明听者弹者仍然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之中。琵琶行最后一节仍然是写弹奏琵琶,对如何演奏,只用了“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来进行表现弹奏得比先前更好。 侧面描写具体可细分为: (1)渲染,就是对同一内容作多角度多层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用数量词反复表达同一意思。 (2)虚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是虚景,“一枝红杏”是实景,以少胜多,妙不可言,虚实结合。 (3)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的“一杯酒”“十年灯”既可是静态的,更可是动态的,也可理解为动静

4、结合。再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千年来多少读者把首联的数词理解为“静态”的数量,固然有其道理,但是,笔者以为数量词“五十弦”“一弦一柱”无疑是极具动作性的,是演奏的动作,因为“无端”“思”两个词极具情感。“五十”“一”“一”给人一种如泣如诉的强烈感觉。 (4)点面结合,就是采用画画的方法,布局全诗,将主景和背景进行点面组合。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千山”“万径”来写巨大的场面。 (5)细节描写,就是对细小情

5、节的描写。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形成细节上的对比,卖炭翁一心希望卖个好价钱,换来的却是宫中多余的无用之物,夺走的是他的活命钱。 二、数量词与抒情手法 从情与景关系、意象组合方式将艺术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如“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摧,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写景叙事来抒情,将情感含蓄在写景叙事之中。可分为下列几种: (1)景

6、中含情如借景抒情、触情生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几种方法,考生不必细分,遇到此类手法时,就说是“情景交融”。如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妙用数量词的经典之作。为什么是“两个”?为什么不是“一个或数个”:“两个”黄鹂,不多不少少则有孤寂冷清之味,多则有杂乱喧嚣之感,唯有“两个”才可相互鸣叫,一唱一和;唯有两个才可理解情人间的无限缠绵。再如“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把相思用“一寸”来数量化,春心是否也可为“一寸”呢? (2)托物言志,就是将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7、。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中的“丛菊两开”,寄托了作者归隐之情;其中的“孤舟一系”对应上句的“丛菊两开”,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三、数量词与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是将两个反差巨大景物或事件对比着写的一种艺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中,数量词连续用,形成人生巨大反差,用“三千里”,写宫女离家之远。妙龄离乡背井,终生难见亲人,此句点明地点。“二十年”写进宫之久,人到中年。首联用表空间和时间的数量词极力渲染了地远、时久的悲痛氛围,宫女的可怜可悲如在眼前,又用“一声”、“双泪”将宫女无法控制的泪水洒在寻欢作乐的君王面前。数量词成了全诗的灵魂。 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8、,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艺术手法叫衬托。从定义中可明确衬托有两大类型: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六宫、三千佳丽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貌、风度、多情、能歌善舞,杨美女的倾国倾城之美都融入数字之中了。 反衬:反衬类型有多种,另文详讲,这里只说“以小衬大”。如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小,来反衬壮美宏阔的境界。 (3)抑扬手法:抑,贬低;扬,抬高。如“巴山楚水凄凉

9、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先写“二十三年”凄凉,是为“抑”,再写“千帆过”“万木春”,是为“扬”。两个数量词如一木顶千斤,使诗句神完气足。“千帆过”,写足气势;“万木春”,写够精神。 (4)兴,也叫起兴。“兴”就是先写其他事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如孔雀东南飞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者就是以孔雀的徘徊流连来渲染焦仲卿、刘兰芝彼此顾恋、难以割舍之情的。 (5)实与虚,既是描写手法,也是表现手法。如“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中“一卧”是写实,表达了遗憾和无

10、奈,无可奈何,已经老了。虽用了“惊”,其实是叹。“几回青琐”是写虚,“几回青琐点朝班”是梦境。 (6)典故,借他人故事表现自己的形象,抒发内心感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一曲后庭花便毁掉了豪华气派的“万户千门”。“一曲”是典故,与前面的三个数量词构成强烈对比。 四、数量词与章法艺术 诗歌艺术的章法,从情与景的关系看,只有两种章法。 以景入情式:就是起笔写景,渐次写情。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二联用数量词写出了宏大壮阔的境界来,以“无边

11、”“不尽”“万里”“百年”之空间的无边无际和时间的绵绵无穷来反正一个“独”字,极尽苍凉之意。以景入诗,以情收结。 以情入景式:如2012江苏高考题“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以“千万恨”的直接抒情方式起笔,而结句以写景的“摇曳碧云斜”收笔。 五、数量词与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虽然繁多,但高考诗歌常考的却只有比喻、象征、夸张、对偶(对仗)、比拟,其他的修辞手法基本不考。 (1)比拟,诗歌鉴赏中多考拟人,不大考拟物。“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数量词“两”,是指山,“不厌”进行人化了。 (2)象征,诗歌中数量词的象征修辞,最好的例子就是

12、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它的内涵比一般作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量词要复杂、丰富。“一蓑烟雨”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诗歌意象,于与描写隐士式渔翁的“蓑笠”、“烟蓑”之类的联想、比附,具有象征意义。 (3)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比作一江春水。 (4)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染白霜”,诗的主体修辞是比喻,但首句是夸张,哪有“三千丈”之长的白发啊! (5)对偶(对仗),如“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两联中用了四处数量词,对仗的也还不

13、错,想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的数量词用法,可惜境界太小,也没有杜诗的点线面的画境。 诗歌中出现一些数量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作用 答:数量词往往给人以枯燥平淡、单调乏味的感觉,但一经诗人巧妙运用,却能使文辞生辉,韵味醇厚。综观古典诗词,数量词的使用俯首即拾。它们在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渲染气氛。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嵌用“千里”、“万重”、“一日”三个数量词,不仅表现了舟行之速不可阻挡,而且也渲染了长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气势。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声”之多用“四面”;写山之多用“千”字,渲染了边塞苍茫悲凉的气氛。 辛弃疾西江月通过“七

14、八个”和“两三点”两个数量词,营造了一种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 二、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描景状物。杜甫绝句中,数量词“两个”与“一行”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且具有喜庆意味的和谐画面;“千秋”和“万里”还从时间和空间上开阔了意境,引导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雪景图。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实景实写,一笔写了三座山,两条水,一座洲。并写了山的高度、气势及水与洲的关系,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 三、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一句中,“万点”表明幽愁之深,它与后面的“海”字一起,把抽象

15、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词人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也因此而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赠汪伦中的数量词“千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朋友汪伦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杜甫登高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对句之中,使读者深感诗人沉重的感情脉搏。 四、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说事明理。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用“千里”与“一层”以情喻理。“欲穷”两句,形象地说明:只有登高才能远望;人们只有不断攀越进取,奋斗不息,才能有更惊人的成就。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两句诗,借“千帆”和“万木”以表明哲理,寓哲理于景物之中,体察深刻,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至今仍常被人用来说明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综上可见,把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与量词叠加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之中,这是我国古代作家在选用词语上的一大特色,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古典诗词时,只要我们对此深思细玩,一定是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