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7086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 分钟 分值:45 分) 一、语言运用(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1928 年 9 月,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发现自己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因受到污染而发霉,实验室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它一倒了之,但弗莱明没有_,他要看是哪种霉菌在捣 乱。于是他拿起培养皿来仔细观察,想了解为什么发霉的培养液就不能再用。对着亮光,他发现 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青绿色的霉花周围出现一圈空白原来生长旺盛的葡萄球菌不见了! 弗莱明立即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他兴奋地迅速从培养器皿中刮出一点霉 菌,_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透过厚厚的镜片,他发现这种青绿色霉菌是终于能杀

2、死葡萄 球菌的青霉菌。 1929 年,弗莱明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论文。接着,弗莱明制取了少量青霉 素结晶,先后到两家医院,请医生临床试用于人体,但遭到拒绝,青霉素被打入冷宫。( )。 在这种既不能做临床试用也不能批量生产的情况下,青霉素从此_。弗莱明也只好在 1931 年暂时放弃了继续研究,但是他一直在让那个培养皿上的青霉素_。直到生化学家钱恩和 病理学家弗洛里成功分离出青霉素之后,青霉素才于 1943 年在美国投入量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循规蹈矩 小心翼翼 销声匿迹 传宗接代 B循规蹈矩 谨小慎微 偃旗息鼓 休养生息 C安分守己 小

3、心翼翼 偃旗息鼓 传宗接代 D安分守己 谨小慎微 销声匿迹 休养生息 解析:选 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 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超出本分的事。句中强调弗莱明没有按照通常 的做法做,用“循规蹈矩”最恰当。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 慎,丝毫不敢疏忽。谨小慎微:对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句中强调的是弗莱 明十分小心,用“小心翼翼”更恰当。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放倒 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句中是说青 霉素从此不再公开

4、出现,用“销声匿迹”更恰当。传宗接代:子孙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休养 生息:指在国家发生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句中 是说弗莱明让青霉素不断生长,用“传宗接代”更恰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他发现这种青绿色霉菌是最终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霉菌。 B他发现青绿色霉菌是最终能杀死这种葡萄球菌的青霉菌。 C他终于发现这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绿色霉菌是青霉菌。 D他终于发现能杀死这种葡萄球菌的青绿色霉菌是青霉菌。 解析:选 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出现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根据 前后文的句意可知, “终

5、于”应该修饰“发现” , “能杀死葡萄球菌”是青绿色霉菌的特征, “这种” 应该限定“青绿色霉菌” 。比较四个选项,C 项修改正确。 知识卡片 虚词位置不当的三种情况 (1)副词位置不当 病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上读别的书了。(应将第一个“不”移到“把” 字前。) (2)介词位置不当 病例: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 架子上。 (表手段的短语“用绳子”挪至“把”前面,使表对象的“把”字短语“把动物”紧挨动词 “缚” 。)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病例: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

6、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所以“不但”应放在“中药”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不能临床试用,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被打入冷宫 B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被打入冷宫是因为不能临床试用 C提取太困难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一个重要原因 D青霉素被打入冷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提取太困难了 解析:选 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内容表述的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第 一个原因是不能临床试用于人体,由后文的“也不能批量生产”等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该 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样就排除了 A、B 两项。C、D 两项都提到了青霉

7、素“提 取太困难” ,从括号前后文的内容看,意思上都符合语段表述的内容,但从 D 项的“还有”可知, D 项是最符合语段内容的。 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 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 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解析:选 B。

8、B 项,这句话并没有正话反说。用了比喻, “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 5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了下面一些话,请阅读这 些文字,然后根据要求答题。(4 分)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鲁迅认为执政府的屠杀和反动文人的言论会有两种结果,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简 洁的文字概括出这两种结果。 一种结果是:

9、 一种结果是: 答案:全民族在黑暗统治中悲观失望,沉默地走向灭亡。 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统治。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题为“鲁迅作品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 分) 答: (2)对于“鲁迅作品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4 分) 答: 答案:(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 1)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 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读鲁

10、迅的作品,这样才 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 2)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 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 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二、阅读提升(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秋 夜 巴 金 窗外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 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 右手两根

11、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间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 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 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 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 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 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

12、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 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 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 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绝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 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燃烧的声 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 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

13、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 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 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

14、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 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 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 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合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

15、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956 年 9 月 (有删改) 【注】 此文写于鲁迅逝世 20 周年之际。 7文章第 4 段说“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请结合全文,说说“特殊的 东西”有哪些。(5 分) 答: 答案:沉着、顽强不屈的战斗性格,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同志平易近人,对革命的乐观主 义精神。 8第 6 段中写“不要离开我们” ,这句话意在强调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答案:强调新的时期我们仍然需要鲁迅精神,鲁迅精神永远指引我们前进。表达了对鲁迅先 生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9. 第 7 段引述了鲁迅先生的八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对应一课一考点 答: 答案:引述鲁迅先生的话,更充分地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并且表现出鲁迅的一贯风格, 告诫当时的人们如何去做。 10鲁迅先生在一九二四年写了一篇散文秋夜 ,多年后,巴金先生也用“秋夜”为题写下 了这篇散文,请简要分析巴金以“秋夜”为题的好处。(8 分) 答: 答案:巴金借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以怀念、追思、颂扬鲁迅及其伟大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