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6815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7散文阅读专练写人记事篇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天练天天练 4747 散文阅读专练散文阅读专练( (写人记事篇写人记事篇) ) 一、2019深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 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 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 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

2、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了几天学 或当了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 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 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是否有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 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 课是青蛙 ,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 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

3、读一边偷眼看方 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 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 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 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 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窝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窝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了朗读, 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

4、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 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了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 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 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于是他就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 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 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

5、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 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 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 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 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 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 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

6、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 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 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 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 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 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 无比辉煌,

7、“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 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 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 ,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 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 “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 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年老卖豆腐时仍认为自己 不比莫言差;莫言因朗读、

8、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 比命运更加重要。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 _ 答案: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 爱。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 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 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 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是语文课上学习的新课青 蛙的一段,语

9、文老师带领“我们”朗读的内容。这段“引文”有多重别有意味之处。第一,它 的内容与朗读者的身份及情境巧妙吻合:“老青蛙”即语文老师, “满塘的蛙”即“我们” 。第二, 引文中的“青蛙”与教室里的“青蛙” 。教室里有“青蛙” ,是“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也会听到 这段朗读,也将会从被方快踢倒的瓦罐里跳出来而引发教室大乱,这个“恶作剧”是“我们”又 期待又害怕的。第三,借青蛙写方快与语文老师之间的有趣味的关系。画线部分的老青蛙,暗含 有方快和其他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嘲弄之意,对一个不合时俗的、古板的乡村教师的嘲弄。老师对 此浑不自知,依然带着学生激情地朗诵,使老师形象更加滑稽。学生们早年不懂事的嘲弄与成熟

10、 后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形成对比,使老师形象更加鲜明。 3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 ,结尾却写“吟唱”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 答:_ _ 答案:为了深化文章主旨。 “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 “我”更认可用自己的腔调来 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为了丰富文章内容。 “吟 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了“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 信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 “吟唱”宕开一笔,却又 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 体现散

11、文形散神聚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朗读与呐喊” , 主要是发生于“我”和“方快”因朗读而发生的事件和回忆,但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就在于它可 以有“宕开一笔”的写法。 “宕开一笔”就是主要内容发展到关键紧要处或已经看似结束之时,故 意把笔宕开,腾出几笔或延宕出去写其他事情。本文写自己“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 她吟诵唐诗宋词” 。如果前文的普通话的朗诵、再到我为了准备讲课的“呐喊”都无法让读者获得 对“读”的“专业认同”的话,那么,叶嘉莹先生的“吟诵”应该能获得这种“专业认同” 。作者 从叶先生那里获得了对“吟唱”的理解:“从来没有人教

12、过她这样唱” 。而他自己引发的感慨 就是“每个人都怎么唱” ,这样会“感觉无比畅快” ,而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 这里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唱出自己的声音,活出自己的精彩。 二、2019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雾中偶记 茅 盾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 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 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 ,便想起白天在报上 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 ,

13、北方不知冷得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 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 百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中华民族是在咆 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 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得太惨! 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 工作。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是活动的万花筒:奸商、小偷、大盗、汉 奸、狞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 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

14、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 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 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 尤其在今年!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 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到底像谁呢?说不上来。不过这位朋 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平安不?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 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 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 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血的淤 积,青年的血,使他窒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这几

15、年来, 青年的血太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窒息,为了不光荣 的没有代价的血。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 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皮尔朋王朝说:他们 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没有出息 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 且残酷,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让理性上前,让民 族利益高于一切,让死难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 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 对我们的攻势的!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 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 片,雾是更加浓了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