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6506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篇一:户籍制度改革对迁入地的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对迁入地的影响郑超锋【摘 要】20XX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本文在对中国户籍制度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地方政府应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化;公共服务;地方财政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s i

2、nfluence on therelocationZheng ChaofengAbstract:In early 20XX, the state council general office issued notice about actively yet prudently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small towns of further easing in policy, to phase out

3、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 register, establish a stable legal domicile or legal professional as the bas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habitual residence registration of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of the basic form of unified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

4、agement syste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s influence on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5、system reformKeywords:Hukou reform; urbanization; The public service; Local finance前言20XX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推进城镇化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而目前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城镇化速度;有的地方不分城市类别不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味放宽落户城市的条件;有的地方擅自突破国家政策,损害群

6、众切身利益。对这些问题如不高度重视并及时妥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城镇化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严重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也直接影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针对各地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1月9日,我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控制,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由此而成。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也对户籍管理制度作出了微调。1984 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那些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有固

7、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在自理口粮的情况下迁入城镇落户。1985 年 7 月,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中国公民在非户籍地长期居住的合法性。1985年9月,我国首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将户籍管理向科学化推进了一步。 1998年,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推出了户籍管理的四项重大改革举措。20XX年及十七届三中全全以来的户籍制度改革其特征是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在全面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条件下,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的把农民工转变为城镇居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的重要任务的背景下进行的新的户籍

8、制度改革,不是仅仅在户籍登记上体现城乡统一,而是赋予农民和市民同等国民待遇、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和福利分享机会。例如:20XX年重庆进行了被称为真正的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引导了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成都市也进行了被称为中国最彻底的户籍改革,将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消除隐藏在户籍背后的身份差异和公民基本权利不平等现状。计划到20XX年实现成都全域内城乡统一户籍,建立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可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20XX年安徽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

9、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省将逐步剥离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其他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同年11月23日,安徽铜陵市试点发出第一批流动人口居住证,取代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成为安徽省首个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的城市,安徽省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还将完善就业培训、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住房、城乡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等配套政策措施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尽管我国的户籍制度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出了适当调整,但我们也看到,现行的户籍制度依然是以限制人口迁移为主要目的的封闭式人口管理

10、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着眼于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政策,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继续合理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现行城市落

11、户政策。(二)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引导农民到城市落户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对土地用途严格1管制,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三)着力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对农村人口已落户城镇的,要保证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社保、医疗相关制度,保障其权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他暂住人口在当地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

12、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提供方便。1二 、户籍制度改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下一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但是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城市人口的扩大,从而为城市化的提速发展增添新的动力。首先是推进城市所在地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在充分尊重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到城市落户,

13、并切实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民权益,将有利于本地户籍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其次是推进外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变。4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很多都已经在所在地工作生活了很多年,此次落户政策的放宽,将有利于这部分人口由常住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总之,无论是农民变成市民,还是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都将进一步扩大城镇人口比重,也就能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2.有利于扩大内需。户籍制度改革将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对于我国正在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也是一个重大的推动。首先,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必将带来对城市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巨大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的住房需求

14、、出行需求等得到激发,房地产、汽车等消费将不断增加。同时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投资规模扩大,对水泥、建材、钢铁等的需求也将扩大。从消费水平看,有关方面数据表明 20XX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455元,城镇居民为1590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倍。按此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 万多元。其次,户籍转变必然相应提高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据统计,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2397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倍。农民转化为市民,由于工作机会增加、工资待遇水平提高等影响,他们的收入将人均提高万多元,收入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也就能扩大

15、消费。43.有利于“三农”事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首先,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农民转化为市民,必然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有利于实现土地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边际收益率,从而促进农村产业效率的提升。其次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对那些迁往城市的农民,由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收入也将相应提高。对于那些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由于产业效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也将提高,收入水平自然就提升。其三是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情况下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在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而且也着

16、力于加大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对于农村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4.有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改革在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等领域加大力度,确保城乡居民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6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在养老、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逐步实现同城化,有利于城乡居民更加公平更加快捷地享受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其次是社会事业的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等方面享受到一样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教育上,将改变现有异地考生的命运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这是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成果。第三是社会管理的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户籍制度有利于化解当前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