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6497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理論基礎Instructor: 方永泉Date:2007.10教育理論的廣度 教育是一種繼續不斷的歷程,是一種正在進行的活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影響。教育的功用可以使個別的生命成為社會的生命,可以把一代的生命變成歷史的生命。 因此,教育研究的範圍很廣泛它涵蓋人類生活的全部,以及個體生命發展的全程,再由個體生命的發展,進一步延伸到社會群體生命發展的歷程。 教育的研究,幾乎和人類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教育和人類的其他知識系統,也都形成互動和互利的關係。 教育”學”的基礎 與教育學有著密切關係的知識系統,其範圍可以涵蓋人文學科、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這些學科中,最重要的理

2、論基礎為哲學、心理學與社會學(有些學者認為還有歷史學、人類學研究人是什麼,人類的理想圖像為何?)。 這些知識系統,不但幫助了教育原理的建立,也協助了教育實際活動的進行。 教育也可以促進這些理論體系的發展因為有了教育,這些人類文化中的知識體系得以傳承、擴展,並在教育的實施當中得到了印證、檢討和修正。 教育的哲學基礎 什麼是哲學?(philosophy) 愛智之學 智者與愛智者。 哲學與教育的關係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教育哲學的建立Herbart與Dewey對教育哲學成立的貢獻 教育哲學的功能什麼是哲學? 愛智之學(philo-sophy) 哲學是思辨的(speculativ

3、e)的活動 哲學是規範(約)(prescriptive)的活動 哲學是分析或批判(analytical, critical)活動 哲學是對生命問題及意義的思考 Plato 認為哲學思考所探索的終極關懷,在求心之所安,就是統整人格的體現。 哲學與教育的關係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哲學有助於教育理論的建立; 有助於教育歷程的釐清與規劃; 教育工作者需要哲學的素養。W. F. Frankena分析教育與哲學的三種關係 Philosophy in Education Philosophy for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教育哲學建立的重要性

4、教育學需以哲學為基礎(形上學與教育目標、知識論與課程及教學、倫理學與道德教育、價值論與教育實踐) 教育過程許多概念都必須進行哲學思考 哲學學者可借助其哲學的方法及理論研究教育的問題;而教育學者亦可採哲學的觀念、觀點和方法來思索教育的問題。此兩者合流,形成一門新的學問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取向包括教育概念與語言的分析釐清;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與討論;教材與教法的哲學批判、不同派別哲學理論對教育理論的啟迪、教育與人生境遇的關係(情感教育、師生互動)、從事不同教育領域中各種學科的整合。教育哲學的任務 釐清教育語言的使用與限制 連繫抽象理論與具體的教育問題間關係 1.教育目的的哲學

5、分析 2.教育制度的哲學批判 3.教師專業形象的哲學反省 4.教育內容的哲學基礎之探究 5.教育結果評估的哲學考慮 建立教育原則與理論教育與社會的關係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及互動;社會的結構、組織、制度與運作(教育制度);文化(次文化與學校文化);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等;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 社會學與教育的關係 教育社會學的建立 研究社會學對教育工作者的幫助。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及互動 人是社會的動物。人有群居的習慣和性向。個人出生時社會就已存在,其制度、組織、語言、文化、行為規範、價值體系都對人類有著深遠的影響。 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社會化個人為求生存,必須學習既有的語言

6、、文化與語言規範,以適應社會生活。 是以社會可說是教育者,也是教育的機構。而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老師。社會的結構、制度和運作 教育是社會制度的重要(甚至是核心)的一環。透過教育,個人也可以熟悉、參與,甚或改進社會組織及制度的運作。文化的相關議題 青少年次文化、學校文化(氣氛)、校園倫理等。 什麼是次文化(sub culture)?指除了社會共有的文化外,社會中的次級團體會依社會階層、種族、職業、宗教、年齡、性別等因素形成不同的次文化。什麼是次文化(sub-culture)? 次文化指除了社會共有的文化外,社會中的次級團體會依社會階層、種族、職業、宗教、年齡、性別等因素形成不同的次級文化

7、。 學校文化的形成與社會整體文化有關,但亦有相當的差別。其與教師文化和青少年次文化有關。社會階層、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 教師應對學生家庭社經背景(social-economic status,SES)有所了解 什麼是教育機會均等?我國教育基本法第四條: 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區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及特殊性,依法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 王家通分析:教育機會均等應展現在就學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的均等上。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 社會變遷指任何社會過程或型態的變化,或是各種社會

8、運動的結果。社會變遷範圍包括社會結構、制度、人群關係的變化與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情形。 社會變遷不僅是社會結構的變化,也是人們態度與價值的變更。 教育問題的產生往往是社會變遷的結果(例如師生比、平均班級人數、教育設備、教材教法跟不上時代等)。故教育必須進行調適及革新。為什麼社會學會與教育學結合在一起? 社會學與教育學本身的相容性研究方法與內容的相容性。 社會學中許多課題與概念都與教育有密切關係如社會化與教育目標、社會階層與教育機會均等、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學校文化與校園倫理。教育社會學的建立 Educational Sociology(傳統教育社會學) Sociology of Educat

9、ion(新興教育社會學)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新的”教育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工作者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充實教育理論基礎。 協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社會學範圍內的各種社會因素對教育實際的影響。使教育工作者體認,完整的教育歷程必須包括社會層面的因素考量在內,並注意學生的社會行為發展與社群互動。 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時,考慮學生的社經背景。 協助教育工作人員了解其角色任務。 使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工作者,在作政策及行政決定時,能考量社會的因素 C.W. Mills曾提出”社會學的想像”,認為研究人類行為應擴大視野,

10、超越個人的心理和獨立的事件,而應該注意那些廣大、不易為人所覺察的社會模式與過程。運用社會學概念或觀點來分析教育現象,可使教育學者與人員,從另一個窗口,看出教育上日常事例與活動中一個嶄新的景象。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什麼是心理學(psychology)?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行為及心理過程,目的在了解人的行為及心理過程,並進一步預測和引導,以促進個人的成長。 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與教育的關係可供教育理念及實施之參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心理學中一些基礎理論與教育的關係 心理能力與智力理論如Gardner的多元智慧,對於課程規劃及教材設計頗富啟示。 認知發展理論影響各科課程安排的時機與順序。如Piaget

11、與Vygotsky的理論。 情意層面發展的理論提供教育目標中知情意的均衡發展。如Erikson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動機理論)。 學習歷程方面的理論有助教學成效的達成。如制約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訊息處理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的範圍 研習學生的心理 研究社會文化因素對於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 研究學習的歷程 研究實際的教學歷程 研究教學效果的評量心理學對教育工作的幫助 教學前,教師應該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包括智能的成熟階段、學習上的心理需求、舊學習的知識基礎、目前經驗的背景,亦即所謂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 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唯有多采多姿的學習環境,才能造就多才多藝的學生。 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以順利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 運用各項心理學知識及技巧(如腦力激盪、發現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促進思考能力的發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