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086346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历 史 (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2、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2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3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

3、4件。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牛耕技术得到全面推广B冶炼业以生产铁农具为主C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D秦汉时期官营冶铁业发达4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D贫富差距日益缩小5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A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B引发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因内燃机的创制使用而产生的D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6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

4、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A消费结构的变化B产业结构的变化C就业结构的变化D阶级结构的变化7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棉纱担6.94%4.86%印花布匹14.25%4.98%上表中税率的变化导致了A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B清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C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外国纺织品占领中国市场8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如招商局开办时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制钱20万串,“名为官本,公家只取官利,不负

5、盈亏责任,实属存款性质。”由此可见,官利制度A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B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式企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D与股份公司利益分配方式相同919世纪末清政府举借了三大笔外债(下表),此举导致借款时间债主借款额(白银)附带条件1895俄、法9896.8万余两1.同意以海关税款抵押2.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1896英、德9762.2万余两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1898英、德1.1277亿余两1.以海关关税为担保2.以内地税收每年五百万两作抵押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侵华工具C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D清政府被迫作出经济政策调整1019

6、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C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D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11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12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A改变了农村土

7、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13下表是新中国初期职工分配制度概况。据此可知1954年前职工分配制度中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1954年工资管理集中到中央劳动部统一管理1955年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1956年职工工资标准及定级升级等均有全国统一规定A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B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强化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D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14“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都市少年,喜著西装”;“妇女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赤露两臂近则截发烙之,使曲散垂耳际”。下列对民国初期这些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割断历史传统,全盘西化B追求时尚成为国

8、民的普通共识C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D这些行为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色彩1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突出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B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观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新式交通工具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16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

9、方式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17在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西方各国经济停滞,物价下跌严重;而在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胀并存。这一现象表明A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丧失B世界经济体系将各国经济紧密连接C政府过多干预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D自由放任政策加剧经济领域的矛盾1820世纪初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在联邦政府建议下国会相继通过大量的经济方面立法,如工厂检查法、纯净食品和药物法、肉食检查法、童工法等,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政府职能不断扩大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19从1930年193

10、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20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191819201925192919301933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C民众的消

11、费能力呈下降趋势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21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22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23二战后,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英国长期维护美国主

12、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在2014年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2015年3月,英国却在没有向美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申请加入。由此可知A英国放弃与华意识形态的对抗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话语权提升C英美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D英国极力建构新型的金融秩序24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

13、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

14、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为20%左右。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