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简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5799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咨询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简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咨询发展简史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技术、一种职业,其诞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节 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纵观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情况,从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分化不很明显,两者基本上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共同发展的,彼此之间并未有严格的区分。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以下的心理咨询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我国心理治疗的发展史。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比较零散,虽然在职业指导、心理测量等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但它们并不属于当今所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流,而

2、且也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既有曲折、停滞,也有兴旺、发展。 钟友彬1991年根据对国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把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分为:空白阶段(1949年以前和19491978年之间)、准备阶段(19791985年)和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0年)1。 钱铭怡将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启动阶段(19491965年)、空白阶段(19661977年)、准备阶段(19781986年)、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以后)23。 现根据钱铭怡的观点,对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作一简要介绍。 一、启动阶段(19

3、491965年) 在这一阶段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进行了零散的心理治疗工作。在此阶段影响最大的工作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1958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学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们进行了快速综合治疗,而后治疗对象扩展到工人、军队干部和门诊病人。这种疗法综合了医学治疗、体育锻炼(如学习太极拳、气功、跑步等)、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巴甫洛夫学说来解释神经衰弱的病因,以解释、鼓励、要求和支持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从所发表的许多文章和研究报告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7。后来又将这一疗

4、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及慢性病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10。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心天将此法作了总结和提炼,称之为“悟践疗法”11。 二、空白阶段(19661977年)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心理学被斥为伪科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更是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时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了一切,因此在19661977年,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一篇心理学文章或一本心理学著述发表,故称之为空白阶段。 此阶段,很值得一提的是钟友彬等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秘密尝试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对某些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为此后钟友彬创立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准备阶段(19781986年) 这一

5、时期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文章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虽然发表的数量不多,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西方著名心理治疗家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等人的著作。 1979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一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医学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每次学术会议上都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临床报告、经验交流和研究探讨,这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讲习班、培训班开始在全国一些城市和地区陆续出现,这些讲习班、培训班大多属于启蒙性质,传授内容多为某些治疗(如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

6、巧,且时间较短,但它为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培养了初级的人才,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学习与实践打下了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定条件之一是设置临床心理科;上海、北京的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从整体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普及,所采用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较少(多为支持性疗法和行为疗法),且咨询和治疗的水平也有限,但仍在心理学界、精神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有识之士如钟友彬、鲁龙光等已开始进行所谓心理治疗中国化的努力,他们不断探索与中国国情

7、相结合的心理分析、疏导的治疗方法。 四、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 1987年以后,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数量方面,钟友彬对1990年以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首次超过了10篇,以后连年递增,至1990年达到20篇12。钱铭怡曾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种专业杂志中的文章进行过统计,1994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出现发表数量的高峰13。 在质量方面,能昌华等对19821994年我国专业杂志中发表的

8、心理治疗文章的类型进行过统计,在这些文章中最多的是个案报告及案例观察,对照研究文章仅29篇14。而钱铭怡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这两本专业杂志1998年发表的有关心理治疗的文章的统计发现,仅这两本杂志在这一年中发表的研究论文已超过19821994年共13年的半数以上(对照研究文章总数为16篇)15。这一数字反映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工作者水平的提高及研究工作的深化。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专业杂志所发表的文章的主题与内容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领域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及其性质的讨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对心理治疗中影响疗效和治疗

9、改变的因素等讨论的论文。此类文章的出现表明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工作日趋深入与成熟。 另外,1987年以后除了不断有国外心理治疗名著被翻译出版外,由我国专家自己著述及编著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著作也陆续问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钟友彬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鲁龙光所著的疏导心理疗法和许又新所著的神经症等。 2专业培训和管理逐步规范 从1987年至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在我国已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由于许多从业人员只受过很少时间的训练或者只受过某一相关学科(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的训练,因此在咨询和治疗活动中遇到很多困难。针对训练不足的问题,我国专业领域

10、已做了多方努力。这种努力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1)在大学心理学系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培训,包括进行课堂理论学习、案例讨论及临床实习等; (2)进行心理治疗硕士研究生班课程的培训; (3)对在职人员进行连续的心理治疗培训,如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所进行的工作,该项目的特点是:在三年时间内每年两次集训,以欧洲心理治疗培训的标准进行教学。 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3年颁布了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16,同年,中国心理学会制定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17。2001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

1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18,并已颁布试行。 3相继成立了若干全国性的学术组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0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下属分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年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的又一分支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心理学会于2001年11月成立了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筹)。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培训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大量出现 这一阶段全国各地城市已普遍在综合性医院建立了心理门诊,在

12、高等院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一些城市甚至在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也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出现了专门的心理治疗中心及私人开业的心理门诊。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期刊相继问世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7年创办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年之后,又于199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个专业杂志的相继问世,促进了心理卫生领域的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6我国专业工作者在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努力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西方最主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观点及方法技术均已传入我国,龚耀先、李

13、庆珠对457个开展心理治疗的单位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的专业工作者应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依次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心理分析、森田疗法、生物反馈、催眠暗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和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19。钱铭怡认为,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理论和方法上受到西方不同学派极大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指导式的治疗倾向、整合的治疗倾向、顺应自然的治疗倾向等特点20。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及其方法来源于西方。由于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所遭遇的挫折与困难、人的应付与适应心理问题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心理治疗的理论、模式和具体方法,所以我国的心

14、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者在应用西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面临着如何使之适合于中国的国情的任务。多年来,我国的许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者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努力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与我国的国情,特别是与我国的文化相适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我国自己的独特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业工作者为此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的很多成果反映在曾文星主编的华人的心理与治疗一书中。在我国大陆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钟友彬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和张亚林、杨德森倡导的道家认知疗法。 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要求病人对他们的症状是以儿童的思维逻

15、辑和方法解决成年人所遇到的问题这一点达到领悟,从而以成熟的行为模式代替幼稚的行为模式。这种解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而发展的要求,因而是病人能够而且易于领悟和接受的。迄今为止,此疗法已跻身于我国专业人员常用的几种疗法之一。 张亚林、杨德森的道家认知疗法基于中国道家哲学的处世养生之道,并参考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学而创立。其治疗要求来访者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他们从1995年开始提出有关观点,并与我国多个单位协同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目前研究正在继续进行。 (2)整理和挖掘中国传统思想及医学中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论述和方法。 这方面目前有了一些研究报告,但尚未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

16、和系统的技术方法,有待今后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第二节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现代心理咨询的出现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其职业化历程,对于加速推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21。 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最早是由“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FParsons)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