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5577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第一章微观经济1、 市场主体概述 (一)市场主体的特点 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然人和法人。 市场客体是各种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商品包括产品(含服务)、要素以及一切价值的载体。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构成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市场主体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目的性。 第二,自主性。 第三,主动性。 (二)市场主体的分类 市场主体大致可分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等五大类。 1家庭 2企业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3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从企业和家庭这两个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中派生出

2、来的市场主体。出现专门从事沟通、媒介、协调、评价、咨询等服务活动的中介机构。 4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又称非盈利机构,事业单位既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又是私人物品的需求者,也是一类市场主体。 5政府 政府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主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府,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公共服务者和最大的产品购买者。 (三)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微观经济活动的循环流程就可以简化为: 1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2产品市场和要静市场 3实物流程和货币流程 二、消费者 家庭首先是劳动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其次,家庭同时也是投资者。 因此,家庭兼具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功能。 但是,家庭是人类

3、社会生活的原动力。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最主要的就是 增加家庭消费支出。 (一)家庭经济行为目标 从经济学上看,不妨以需要满足的最大化作为家庭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筏量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就是家庭消费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包括物品和服务。 (二)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 产品能够满足家庭的需要是因为它们具有效用。效用可以分为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即客观使用价值与主观使用价值。 所以任何产品都是客观效用与价值的统一体。客观效用是产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主观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产品中感觉到的满足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可以统一起来。 能够满足人

4、们需要的产品,必须同时具有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即产品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人们也有通过该产品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 客观效用是主观效用的载体,客观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必要条件。主观效用是客观效用的目的,主观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充分条件。 (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主观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与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中,随着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的变化、如果从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

5、总效用的增(减)量(如右图所示)。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某商品中得到的享受。会随着该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下降。 3消费效用最大化 简而言之,当消费者在任何一种商品上花费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均相等时,消费者就可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四)消费者权益 正是从效用理论出发,经济学特别尊重消费者权益,提出“消费者皇帝”。实际上,尊重消费者权益,是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一)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是拥有产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礼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

6、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经济成分划分,可以分为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 根据产业部门划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 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可以分为欠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物品还是服务的交换,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权利即产权的交换,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1)业主制 业主制又称单一业主制,是最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2)合伙制 合伙制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体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3)公司制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公司制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即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7、会和经理层组成,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互相制衡的管理机制。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等重大事项,并选举董事和监事。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向股东会负责,并聘任总经理。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和日常经营管理,并行使人事权。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对经营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就是以财产组织形式为主划分的。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分为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公司法人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2)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

8、度 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 股东大会对公司的重大事宜进行决策,董事会是公司的管理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这样就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 (3)现代企业有限责任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采取有限责任制度,这两种公司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的领导体制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财务管理的地位迅速

9、上升,已经提升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财务管理成本是企业的“晴雨表”,能够迅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意义主要是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开发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所渭产权,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的总称。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

10、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2)权贵明确。(3)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4)管理科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含: 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际上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英美模式:英

11、美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英美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第二第二,德国模式: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制”,即监事会和董事会。德国模式是“内部控制”型模式。中包括股东、银行及员工的代表,对管理层实行监控。在德国,最多的股东是公司、家族企业、银行,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 第三,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会制”,但是强调“内部控制”。董事会主要是由管理层构成,和德国的模式类似。对公司监控主要是通过交叉持股和主办银行制度来实现的。第四,东亚模式,形成家族控制股东“剥削”中小股东的现象。这一问题是这一地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4中国

12、公司治理现状 四、市场中介机构 根据中介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服务性机构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服务设施,进行代购、代销、代运等代理业务。 第二媒介性机构。 第三咨询性机构。第四公证性机构。第五行业性机构。 第二节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又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它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内在功能的总称。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优化配置资源和协调主体利益的机理,是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一、需求及其决定 (1) 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并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欲望(在经济学中)。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因此,购买愿望是需求的必

13、要条件,购买能力也是需求的必要条件。 (二)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的定义 当需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是正向变动还是反向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还是小于决定因素的变动幅度称为需求弹性。 2广泛应用的三种需求弹性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及其大小,可将消费品分为: 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奢侈品; 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必需品。 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作劣等品。这里的劣等品,是按照需求收入弹性划分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假冒伪劣产品。 (3)需求交叉弹性。即一种

14、产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有关产品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即: 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正负,可以将消费品分为: 替代品。 互补品。 (三)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商品的功能、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各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以及广告宣传、消费信贷、利息率等。 其中家庭收入的多少,是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 二、供给及其决定(一)生产与供给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四种。在农业社会,核心要素是土地;在工业社会,核心要素是资本;在知识社会,核心要素则是智力。2生产量与供给量 (二)供给弹性 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也有弹性,经常使用的供给弹性有: 1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