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5277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渲染手法及阅读训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渲染手法 及阅读训练 渲染手法古诗鉴赏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

2、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3、是烘托手法。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

4、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二、渲染具有如下特点:1、有中心,正面描写。渲染,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来展开。在绘画中,这个中心形象就是指“需要强调的地方”;在诗歌中,则是指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或描绘的中心事物。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

5、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心:音乐的高妙。正面描写:极尽笔墨之能事,用绝妙的比喻,正面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诗中围绕音乐,以“急雨”“私语”“玉盘”等多角度渲染,把无形的声音写得如在近前。2、要着“色”,浓郁突出。渲染,就是在画幅需要强调之处,浓墨重彩。引入诗歌之后,这“色”就是指景物中鲜明的颜色,事件描写中酣畅的笔墨,包括美妙的词语,精美的比喻等。渲染的技巧,诗人李白最得其妙,他搦笔濡墨,无不借形而传情。R

6、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借深湛的潭水,来写友谊的深挚;“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借笛声而抒乡思的缠绵。在考试当中,我们既要能识别渲染,也要会对渲染进行简要的阐述。阐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辨别渲染。分了哪几个层次来层层渲染的描写中心的?这样层层渲染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往往是一种情。三、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上看山 苏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题目:本诗是如何描写山之美景的?讲解辨别“渲染”

7、。第一,描写中心是“江上看山的美景”,大多从正面落笔。第二,运用了比喻手法,从不同角度铺叙“美景”。所以运用了渲染手法。分了几层渲染。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曰”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渲染的目的。通过对美景的渲染,让诗人对美景叹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辽宁卷)蝶

8、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

9、#8221;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

10、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

11、220;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清冷、幽静、孤单、寂寞“为拂绿琴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叹新丰句:

12、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

13、、“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1)这首诗的体裁

14、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2)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3)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七言律诗(或七律)。特点: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用韵、平仄、对仗只要求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2)“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2)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抒发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感情。阅读下

15、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听晓角/唐•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释:堕关榆,边关榆叶飘落。小单于,乐曲名。由诗句的描绘你能感受到角声应该是怎样的?抒发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抒发了征人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之情。点拨:这首诗只写了吹角以及所吹的曲子是什么,没有对角声进行具体的描绘,而只是写了吹角的环境:边霜、堕关榆、孤月、塞鸿飞不度、秋风,从而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冷落的环境氛围,由这中环境氛围我们不难推测出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文中也没有明写人,但是,我们从“边”“关”“汉月”等可知其中的人是“征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是以环境和角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写身处边关的他们此时此地的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诗歌不直接写角声,而角声犹如在我们的耳边回响;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信秋词/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1)分析一二句景物的特征及写景的目的。(2)第三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