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5077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高考历史总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卷一 (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全国文综卷卷(历史占

2、100分)13-24题,共12小题48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

3、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废除剥削制度 消灭阶级压迫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 B、 C、 D、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 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

4、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B、有

5、权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B、维持外蒙古现状C、战后成立联合国 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的根本目的是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 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

6、国建立外交关系37(32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中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儿。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幕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

7、民族复兴 的道路。(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答: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答: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答:独立、富强(或民主)(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答:积极作用:鼓舞人们争取民旗独立消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略)39.材料: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

8、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答:异:意识形态和社台制度不同。同:大多鼓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目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5)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答:帝目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

9、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促进会议取得成功。(6)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答: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C渭河平原D淮河流域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

10、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一18题。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

11、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

12、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23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 B c D二、主观题: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 合众国

13、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材料四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回答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答: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2)结合

14、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答: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答: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答案要点: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即可得分。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泰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