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5053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杠杆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杠杆教案篇一:小学科学青岛版杠杆教案小学科学青岛版杠杆教案()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2、引

2、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杠杆尺盒7、钩码盒7、剪刀1、镊子7、筷子、玻璃球塑料球、圆形塑料杯7方形塑料杯7。2、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20、杠杆

3、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课件杠杆图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 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 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

4、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师:你们是怎样玩的? 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 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 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省力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

5、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所需仪器: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 师边说边组装注意事项:1、杠杆尺有标记一端钩码做重物,一个钩码重=牛,另一端为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4、我们看课件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厘米表示,在第一个洞,距离是5厘米,在第二个洞,距离是10厘米,5、请根据表格做好记录次数物 体 重 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厘米)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厘米)实验要求:请研究杠杆,根据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研究,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师

6、:请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数据和发现。 生1、我们的数据是:次数一次2牛物 体 重 量牛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4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1我们发现杠杆是省力的。师引导:请看后面数据杠杆当怎样时,省力?(师板书: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生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师板书:大于省力)师:说的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们的数据是:次数二次牛物 体 重 量1牛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1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2我们的发现是:杠杆是费力的。 师提示:请说完整。生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

7、费力。(师板书:小于费力)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吗? 生3:我们的数据是:次数物 体 重 量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三次1牛1牛44我们的发现是: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师板书:等于 不省力不费力)师:同学们真棒!关于杠杆的发现谁能完整的说说?生4: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师出示简图: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杠杆原理。 (四)、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

8、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师:(出示剪刀费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是费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出示剪刀省力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是省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剪刀是较复杂的杠杆,还有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 介绍省力杠杆钳子、起钉锤、起子、推车。 师出示课件: 介绍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人体杠杆等 师用镊子夹物:镊子的三点在哪里?它是什么杠杆?生:夹物的地方是重点,手的地方是力点,一个

9、头的地方是支点,镊子是费力的杠杆。 师:很好!镊子和前面的杠杆不一样,它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 师:人钓鱼时,也是费力杠杆,请看图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省距离。 师介绍人体杠杆。师出示课件:天平是什么杠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生:天平是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使用天平方便称物体重量。师: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动脑筋:师:老师有个难题考考你们,看谁聪明。一个人用担子挑重物时,肩膀挑担子的哪个位置最轻松?篇二:杠杆的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元坝区陈江乡小学 范永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10、教材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类,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的胜利和分析的重要性。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 本课知识点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杠杆的秘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当用力

11、点到支点的距离篇三:杠杆的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方案金沙县沙土镇官田小学:陈洪勇课题名称:杠杆的科学 科目: 科学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 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全班学生准备: 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