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5035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卷答案篇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题 及答案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出题:曹红英 审题:殷德锋 时间:20XX/2/16一、选择题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C宰相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影响 D内朝制的推行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

2、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 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 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4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5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

3、立太尉C宋代设枢密院6下列关于监察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1 - B唐朝设立三省 D清代设军机处A秦朝的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B明朝时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C汉武帝时,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其是地方最高长官D北宋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7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8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的是A

4、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9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10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C明代的大学士B唐代的三省

5、长官 D清朝的军机大臣11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2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1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

6、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14“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15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

7、弱相权巩固了统治1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 - 3 -17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18有

8、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A郡县制 B科举制C察举制 D内阁制19嘉定二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20清史稿职官志一:“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洩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下列关于军机处叙述正确的是A起迄年间为清朝雍正到咸丰B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中央政治机构C军

9、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D由官品较低官员组成,专门“参画军要”21.秦始皇当年即秦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在他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秦始皇心中是难以抹去的,所以设立右图所示官职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2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形

10、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4 -A B C D2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已经跨越了君主政体 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

11、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25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26在20XX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27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

12、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5 -篇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试题5新沂一中高二历史考前冲刺练习(选择题)中国古代史(政治史)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前冲刺练习(1)1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人,其长日微子启,其次日中衍,其次日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日: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基于A分封制 B宗法原则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2、东周列国志中记载,西周末代君主幽王专宠褒姒,“幽王欲取其欢?大举烽火,?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

13、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 幽王又废申后和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下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B.周幽王无道、统治腐朽是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C.周幽王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D.西周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3、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图一 太庙

14、图二 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4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5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6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1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