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085025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 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

2、法图像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长木板,橡皮筋(若干) ,小车,打点计时器(带纸带、复写纸等) ,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研究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探究了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从而确立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和下一节 我们来探究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和速度有关,我们还不能马上研究 力对物体做的功和动能的关系,我们先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的思路(一)探究的思路 如图所示: 1. 设法让橡皮筋

3、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 W、2W、3W 2. 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 v1、v2、v3 3. 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 W 为单位) ,小车获得的速 度为横坐标,作出 W-v 曲线。 4. 如果 W-v 曲线是一条直线,表明 Wv;如果不是直线,可着手考虑是否存在下列 关系:Wv2、Wv3、Wv 5. 根据 W-v 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 Wv2,就做 出 W-v2曲线,如果这条曲线是一条直线,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二)操作与作图技巧(二)操作与作图技巧 1.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可以采

4、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具体操作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将小车(车后拴纸带) 放到木板上,轻推小车,小车运动,观察纸带的点距。调节木板的倾角,观察纸带的点距, 直到点距相等,表明恰平衡摩擦力(若用气垫导轨,调节导轨的倾角,若挡光条遮光的时 间通过数字毫秒计显示时间相等,即恰平衡摩擦力) 。 (2)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 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 W,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 2W,橡皮筋第 n 次做 功为 nW。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 (三)数据的处理(三)数据的处理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 1.对于实验

5、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如何处理? 2.描绘图像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 明确:1.将得到的一组(W,v)值描点于 W-v 坐标平面内,从点的分布情况来大致判 断应该是什么样的曲线,然后分别试探画出 W 与 v、W 与 v2、W 与 v3、W 与之间的图v 像。因为直线关系最容易判断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所以通过试探,找出哪一组是正比关系, 最后确定功与速度的最终关系,也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分析、整理。 2.数据处理同样体现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在 W-v 坐标系中描绘出 W、v 的各对应点后, 既要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又要思考这些点之间应有的函数关

6、系。由于实验误差,这些点 的位置有可能表现为直线分布,也可能表现为曲线分布。一般呈直线分布的原因是由于橡 皮筋的拉力较大,小车的速度比较大,加之实验次数少,所取的点数也少,使 W、v 各对 应点近似成线性分布。可以从两方面解决:在小车上加砝码,增大小车质量,使小车速度 不致过快;另外在画图时加大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从原点 O 开始描绘图线也可以避免画成 直线。 画图线时应画成平滑的曲线,不能连成折线;在画直线时应尽可能使点落在直线上, 不能落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甲、乙所示。 数据采集示例:数据采集示例: 1. 采集橡皮条分别为一根、两根、六根时的数据(匀速运动阶段,例如在 0

7、.1s 内的位移) ,记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2. 记录数据的方式示例 示例一 数据关系 123456 W/J 123456 X/m X1X2X3X4X5X6 v/m/s v1v2v3v4v5v6 示例二 倍数关系 123456 W/J 123456 X/m X1X2X3X4X5X6 v/m/s v(X2/X1)v(X3/X1)v(X4/X1)v(X5/X1)v(X6/X1)v 结论: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本实验为便于探究,设初速度为零。 )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探究实验,我们学会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橡皮筋的弹力做功不便于用公式来 计算,然而改变橡皮筋的条数,保持小车相同的运动距离,则弹力功的大小与橡皮筋的条 数成正比。 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平衡摩擦是否恰当。轻推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 运动才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知 Wv2。 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