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之族源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5000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连之族源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祁连之族源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祁连之族源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祁连之族源概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祁连之族源概述祁连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从拉洞元山出土的石斧到著名的夏塘古墓;从扁都口岩画到峨堡古城,印证了其乱的沧桑和历史的久远。倒淌北流的八宝河、中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一路劈山凿谷,孕育了祁连的瑰丽风光。祁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全县近5万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78%。其中藏民族是当地的土著民族,而蒙古、回、汉等民族则是随着民族交往的发展,从外地迁徙而来的。现就祁连藏、蒙古以及回族的源流概述如下:一、祁连藏族源流综述根据近几十年来的考古研究证明,藏族先民一直生存在青藏高原上。祁连现今主要有阿柔、郭米等几大藏族部落。其实是由早期生活在祁连一带的藏族先民

2、以及外来迁入藏族部落,在历史发展中分化组合,相互兼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阿柔部落来源“阿柔”部落是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一个由纯血缘形成的土著游牧部落,系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是由11个百户部落构成的千户部落,其游牧地是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元代以前,有关阿柔部落的文献记载十分罕见,尚无法详细考述其发展历史。元朝时,随着阿柔部落的发展壮大,其势力日益雄厚,影响亦渐增大,部落首领华本加被萨迦派尊师八思巴任命为千户后,其历史活动始见于各种文献。(二)祁连郭米部落的来源郭米部落是青海海南地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一个藏族部落。解放前,郭米部落有千户两名,百户十余名,户数及人均

3、居当地各大部落之首。20世纪20年代,部分郭米民众举家迁到了祁连,并把自己原来锁住地方的部落名带到了新居地。二、祁连蒙古族、裕固族源流综述(一)祁连蒙古族来源蒙古族进入青海始于蒙元时期。1227年,成吉思汗攻灭西夏后,留兵屯牧祁连一带,揭开了蒙古族入居青海的序幕。雍正三年(1725年)初封时,在今祁连境内只有一旗,即和硕特部西右前旗驻牧。清嘉庆、道光年间,土尔扈特部南后旗、和硕特部前左旗等离开今刚察县,移牧于今门源以西、祁连县以东地区,后逐渐移至多隆、默勒一带。民国六年(1917年),和硕特部北前旗、土尔扈特部南中旗等四旗,进驻今祁连境内。至此,在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的蒙古族有六旗,其中和硕特蒙古

4、旗三个,土尔扈特蒙古旗两个,喀尔喀蒙古旗一个。(二)祁连裕固族来源祁连地区的裕固族群众主要聚居在黄藏寺一带,因黄藏寺原属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60年划归祁连县,故历来为裕固族群众聚居之地。祁连地区的裕固族属鄂金尼部落,即曼台部落,是裕固族七族黄蕃大部落中的一个部落。16世纪初,鄂金尼部落的先民来到了祁连八宝山以及今金阳玲一带居住,并由明朝朝廷划地为牧。鄂金尼部落是裕固族东迁时的先头部分,它的定居地就处于祁连山的最东段,即金阳玲一线。裕固族第一次动迁后,各部落共同在黑河上游兴建了黄藏寺。三、祁连回族、撒拉族源流综述祁连的回族其先民主要是明清以来,随同蒙古族和西北回族起义军等辗转迁徙而来的。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人数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祁连地区撒拉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明初,那时已有撒拉族零散居住。而冶长寿进驻祁连八宝时期,迁化隆之撒拉族至祁连县可为其在此地居住之始。至1949年,祁连地区有撒拉族20余户90余人。多元文化孕育了青海祁连藏、蒙古、回、汉等各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互相尊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们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进取精神,为开发建设祁连,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