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4951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后作业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19121936年间,我国轻工业产品进口量下降,重工业产品尤其是机器进口上升;说明当时我国轻工业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重工业生产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故答案为B项。洋

2、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项;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这种变化与工业布局无关,排除D项。2(2019陕西西安期中)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这一税制改革()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强化的是中央行政和财政地位,故A项错误;“完全独立”

3、表述绝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说明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税种,故C项正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田赋的地位由中央到地方下降,故D项错误。3(2018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模拟)从1916年开始,日本三菱财阀插足华北棉花生产,实行其华北棉产改进计划,向农民发放美国棉种,而以收购农民棉产为条件。1937年大仓、住友等财阀在满洲设立满洲棉花会社,经营辽河流域的棉产改进。这反映出()A日本帮助中国改进棉花生产B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C日本控制原料增加工业利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致命打击答案C解析日本的棉产改进计划实际上是通过其插

4、足华北棉花生产,通过“向农民发放美国棉种,而以收购农民棉产为条件”以达到控制中国的棉纺织原料,压缩成本的目的,故选C项;以“收购农民棉产为条件”说明日本改进棉产的目的不单纯,故A项错误;1916年,商品输出已经不再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了,故B项不符合史实;题干没有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故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4(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该计划旨在()A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C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D准备抗击日本的侵

5、略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12月”以及“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正面临日本的侵华危机,因此将基本工业设置在国防后方的安全地带与日本侵华危机有关,D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与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无法体现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的计划并不能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排除C项。5(2019内蒙古月考)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该

6、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故A项正确。材料中现象助长了官僚资本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发展不利于国民政府经济协调发展,显然不利于国民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与题干时间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6(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年

7、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B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D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表明政府想主导社会习俗,但没有成功,故A项错误,D项正确;国历的使用表明西方文明被中国接受,故B项错误;政府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表明社会在缓慢进步,故C项错误。7(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

8、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A全盘西化 B男女平等C西风东渐 D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冯玉祥下令对穿绸服丝袜缎鞋者征税,说明他对西式着装持反对态度,主张传统服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与内地着装上的差异,与男女平等无关,故B项错误;西风东渐只是在上海等地区,而农村风俗基本不变,故C项错误;上海地区女子穿着与冯玉祥的政策冲突,反映了新旧观念的冲突与并存,故D项正确。8(2018江苏六市模拟)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

9、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B解析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时候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故D项错误。9(2019山东临沂月考)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

10、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A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故B项错误,

11、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合作抗日,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排除D项。10(2018甘肃兰州一模)“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个民族特殊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11(2018广东惠州模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

12、(注: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该结论的依据可能来源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抗击军阀,不能反映避实就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结合所学,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转战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避敌主力,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不能体现“避实击虚”,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是改革与革命的并举,消灭私有经济,故D项错误。12(2018云南一模)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

13、“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答案D解析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均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排除A、B、C三项。材料中“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甘肃武威十八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材料二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

14、年)以上材料:(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比重及增长:%)(1)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依据所学分析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2)根据所学指出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最快:民族资本。主要原因: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基本特点: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并陷入绝境。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压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资本排挤;官僚资本挤压,政府苛捐杂税等。解析第(1)问,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民

15、族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其原因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01936年),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来回答。第(2)问,联系所学可知,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并陷入绝境。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期间美国资本排挤和官僚资本的挤压等方面来回答。14(2018天津和平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