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4874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0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现代生物检测技术/Current Bio-detection Techniques 课程编号:1807113学分:2 学分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 )开设学期:第7学期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级别:专业方向课程课程负责人:王永杰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旨在介绍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内容涉及现代免疫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核酸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以及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环境、医药等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本课程体现原理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内

2、容具有全、新的特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后续的业务学习及以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个大时代背景对当代生命科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二、课程简介(200 字左右)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免疫学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这些内容各成章节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一章中,首先就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叙述,然后就它们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或者应用前景进行了叙述或展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2学时)一、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二、现代食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

3、势第二章 分子生物学基础(2学时)第一节 核酸一、核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二、DNA 的复制三、核酸的提取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工具酶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8学时)第一节 PCR 技术一、PCR 的原理二、PCR 的操作过程三、PCR 的特点四、PCR 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五、PCR 的类型六、DNA 的其他链扩增技术第二节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一、RPA 二、LAMP三、NASBA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定义与原理二、核酸分子杂交中的探针三、核酸分子的杂交方法第四节 食源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一、样品的前处理二、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特异性靶基因三、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分子

4、生物学检测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食品中其他污染微生物的检测一、食源性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二、食源性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三、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六节 食源性病原菌的实时监测一、实时检测监督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二、新兴的技术和方法第四章 测序和组学检测技术(4学时)第一节 DNA测序第二节 组学技术及检测应用第五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6学时)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一、抗原二、抗体第二节 抗原的准备一、天然抗原的制备二、半抗原的改造三、合成抗原四、超级抗原及其免疫机理第三节 抗体的制备一、抗体的发展简史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四、生物工程抗体简介五、各种抗体的性质比较第四节

5、 常用的免疫学技术一、抗原-抗体反应二、免疫学技术的分类三、常用的免疫学技术第五节 食源性病原菌的免疫学检测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二、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第六节 食品中污染的真菌及其毒素的免疫学分析一、免疫学技术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二、免疫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三、真菌离体抗原在医学病原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四、食源性真菌的免疫检测五、食品中污染真菌毒素的免疫学检测第六章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4学时)第一节 生物传感器概述一、生物传感器的概念二、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三、生物传感器的特点第二节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活性物质的固定化一、生物传感器的分类二、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三、

6、生物传感器活性物质的固定化第三节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一、酶生物传感器二、免疫传感器三、微生物传感器四、组织传感器五、DNA 杂交传感器六、细胞器传感器七、仿生型生物传感器八、分子印迹生物传感器第七章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4学时)第一节 基因芯片一、基因芯片的制作原理第二节 蛋白质芯片一、蛋白质芯片的概念二、蛋白质芯片的类型三、蛋白质芯片的制作第三节 组织芯片第四节 芯片实验室第五节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一、食品毒理学二、食品卫生检验三、分子水平上阐释食品营养机理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五、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

7、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阐述,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授课的信息量。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6 学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握难度和方向,并进行必要的提示。教师应适时推荐教学参考书,以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基础理论学习。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在讲授的内容上,一方面突出重点,尽量以自行设计或精选的简明、直观和形象化的图示、表格或表解等形式表达,借以加大信息量和改善信息质量,进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乐

8、于自学等目的。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随时补充本学科前沿,尽量使理论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此外课后做思考题和参考课外书籍,以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做习题,加深印象。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占90%,平时占10%。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1. 殷红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2. 陈朝银主编生物检测技术精品课程,昆明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 陈福生等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部分同学还选修过免疫学、植物生物学。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还开设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所以学生们对细胞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先修课对各章节的具体的内容涉及很少。在讲授广义的细胞工程内容时,避免与同时开设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内容重复。主撰人:赵 勇审核人:赵 勇分管教学院长:李 燕2013 年09 月06 日Page 4 of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