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4768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功能,一、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1.娱神祭祀的功能 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们借以绘画、歌舞等形式娱神祭神,希望得到他们神奇的力量和赐福,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实际力量的不足和物质财富的贫乏。,2.传授技艺的功能,原始艺术中表现农业、狩猎内容的歌舞与绘画,在表现和再现劳动场景的同时担当了传授技艺的功能。,3.交流情感的功能,在语言和文字不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阶段,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需求,艺术在其中承担交流功能。,4.狂欢娱乐的功能,艺术发展之初就不是个人享用的娱乐品,而是属于全体成员在庆功祭祀时共享的财富,具有狂欢娱乐的功能。 书经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二、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功

2、能,1.艺术的审美功能 2.艺术的认知功能 3.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的多元功能,艺术的 认识功能,艺术的 教育功能,艺术的 审美功能,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理论家有各自不同的考虑和归纳。苏联美学家卡冈把艺术氛围交往、启蒙、教育和享乐功能;而有人认为艺术具有情绪的宣泄功能、精神慰藉功能、心理医疗功能等。,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都将其归纳为主要的三种,即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艺术的认识功能,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的生活情景,以及各

3、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这就是艺术的认识功能。,鲁迅先生认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可以说,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认识作用。戈雅的1808年5月2日起义和枪杀起义者等,都能让我们了解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悲壮斗争历史。,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艺术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还能帮助

4、和推动人们认识普通的实际生活,并起到“改造”自己环境的作用,这是艺术认识作用的最终目的。,1808年5月2日起义,1808年5月3日枪杀起义者,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艺术之所以能够产生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艺术的教育功能在不同的艺术种类和形态中会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然而从整体和根本的意义上来说,

5、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正确的伦理态度。,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中感受到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体会到对罪恶的愤慨,对战争的痛诉,对苦难的同情,从齐白石的虾中感受到生活的娴静,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审美功能。科学可以使我们认识抽象真理,艺术则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而且同时能够激发人的情绪,是人产生美的享受与感动;科学可以作用于人的理知,艺术不仅能作用于人的理知,还能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艺术的这种不同于科学的特殊作用就是审美作用

6、。,关于艺术的审美功能,首先,在艺术的认识、教育功能中,实际上已包含着审美的作用。比如说艺术作品中展现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对真理的追求本身就已有着“怡悦性情”和“畅神”的审美因素。,在沃林格看来,在这种艺术形态中人类能从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安息。事实上,正是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和各自的特点,使艺术在整体上能发挥其巨大的审美功能。,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形式角度看,艺术的审美功能更是体现在不同的艺术形态中。沃林格曾用美学中“移情”概念来解释西方的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等古典形态的艺术。他将移情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具体形态结合到了一起论述,并提出了另一种相反的审美体验抽象冲动这个

7、概念。,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某一类艺术作品就是以其中一者为主,如果这么划分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就会割裂这三者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一样,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但艺术的真,又不同于科学的真,它需要通过形象化来表达真理。而这一显着真理本质的形象,也就是艺术的美,又需要艺术的审美功能才能实现。,但反过来说,艺术的审美功能又包含着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作用来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要达到教育人的

8、目的,首先需要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心灵;而一切好的、健康的、美的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之外,又都对人们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与教育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也就是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认识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审美作用同样也是艺术对人们起到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寓教于乐”,艺术审美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可以概括为“寓教于乐”四个字。最早由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他认为,“诗人的愿望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其中,“乐”指的不仅仅是快乐

9、,是一种关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美而感受到的快乐。其次,这种“乐”还包含在欣赏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卡夫卡的小说、勋伯格的音乐、毕加索的绘画以及蒙克那种表现主义作品中的悲痛、神秘、怪诞、恐怖的形式和形象所引起的快乐。第三,这个“乐”还可以引申为人们通过艺术欣赏丰富了自我精神世界而感受到的快乐。,“潜移默化”,艺术审美教育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也就是说,艺术的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约束强迫接受获得的,而是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美和意义熏陶、感染了接受者的结果。,艺术作品是以感性形象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10、,这意味着接受者必须以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到作品之中去感受它的美与意味,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接受者才能感受到作品的全部魅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教育,精神境界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艺术的审美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和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使之茁壮成长而又润物无声。,艺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艺术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围绕着我们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人如果因为缺少审美能力而没能得到应有的审美享受,那他的生活与精神空间都将是狭窄的和有限的。,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映、描

11、写人类、自然、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同时,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能呈现出外在世界与我们内心世界的具体性,它能使我们细致入微地体验自然的内在生命这意味着,审美教育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美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举,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是由于美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广泛的知识领域,这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其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其受到经济制约较大所引起的。,总之,审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在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