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气胸(大课)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84742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气胸(大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内科学气胸(大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内科学气胸(大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内科学气胸(大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内科学气胸(大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气胸(大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气胸(大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 胸,定义,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分类,人工气胸 外伤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病因和发病机制,自发性气胸 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特发性气胸 诱因,临床类型,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交通性(开放性)气胸,临床表现,取决于 气胸发生前肺基础疾病与肺功能状态 气胸发生的速度 胸膜腔内积气量及其压力,症状,突感一侧胸痛气促 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 患侧胸部隆起 呼吸运动与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呈过度清音或鼓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片,胸片,?,右侧肺大疱,诊 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与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心肌梗死 肺梗死 肺大疱,治 疗,保守治疗,闭合性,

2、气胸量小于20,症状较轻,PaO270mmHg 严格卧床休息 镇静镇痛 吸氧(浓度40以下) 治疗肺基础疾病,胸腔穿刺排气,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0 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胸腔闭式引流,张力性气胸 交通性气胸 心肺功能较差自觉症状重的闭合性气胸 部位一般选择腋前线45肋间 必要时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多管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分隔),拔管:未见冒出气泡1-2天后,患者不感到憋气,听诊呼吸音恢复,经透视或胸片肺已全部复张,可拔管。 如无气泡冒出,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应考虑为导管不通畅,或部分滑出胸膜腔,需及时更换导管或其他处理。 多管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分隔) 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双侧气胸),多管

3、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分隔) 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双侧气胸) 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术 如闭式引流术后肺持久不张时应用; 负压:-8-12cmH2O,宜持续开动负压吸引机; 无气泡冒出,胸透肺已复张,可夹住引流管,停止负压吸引,观察2-3天,透视气胸未复发可拔管。,其他引流方法,拔管方法,方法将无菌凡士林纱布56层置于纱布及棉垫上,消毒创口,拆除缝线,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将引流管拔出,创口立即以准备好的敷料覆盖包扎,24小时内应严防敷料移位和脱落,拔管前后应常规听诊肺部呼吸音。,并发症及其处理,复发性气胸 脓气胸 血气胸 纵隔气肿与皮下气肿,问答,为什么吸氧可加快气胸患者胸腔内气体的吸收 ?,气胸面积大于20%时即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胸腔内气体分压和肺毛细血管内气体分压存在压力差,每日可自行吸收胸腔内气体容积(胸片的气胸面积)的1.25% -1.8%。根据密闭气体腔气体特征,气胸患者如吸入高浓度氧,可提高血中氧分压,使血氮分压下降,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氮分压差,促使胸膜内的氮气向血液转递 ,从而加快了胸腔内气体的吸收,并可使气体吸收的速度提高到4.2%。,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