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4612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篇一:试题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综合探究题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

2、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

3、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看法有何不同?明太祖认为“稳

4、当”的方法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综合探究题27、协助皇帝,助理万机;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a、主管军事b、主管司法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

5、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2、(08江苏)“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3、(08江苏)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4、(08天津)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

6、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5、(08山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08上海)“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7、(08上海)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8、(08海南卷)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管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1、(07宁夏)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

7、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12、(07宁夏)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3、(07宁夏)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仍与唐朝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14、(07宁夏)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

8、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5、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夏王朝为商汤所灭;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A、 B、 C、D、16、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17、“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

9、、“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篇二: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附答案第一单元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是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B C D2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

10、制B.嫡长子继承制对此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封建”制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郡邑”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C.汉朝没有采用“郡邑”制D.没有正确地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4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5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A.太尉、刺史、转运使 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D.御史大夫、

11、州牧、节度使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3古人有云:“夏、商、周,汉封建而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6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受理?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

12、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二、非选择题9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3)汉朝初年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材料四: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13、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4)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102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臵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臵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14、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四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宰相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为此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第一单元自主检测1C 解析:两项分封的均是同姓亲族,属同类。2B 解析: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臵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为B项。3B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