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84432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0.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脊柱及脊髓,检查技术,X ray (外伤时选择) 脊髓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时选用) 平扫CT (外伤时首选) 增强CT (少用, CT myelography,CTM) 平扫MR(髓内病变首选) 增强MR (鉴别肿瘤与炎症) MRA检查 (怀疑血管性病变) MRM (鉴别肿瘤时可用到),脊柱的正常X线平片表现,脊柱的正常表现,脊柱和脊髓的MR表现,正常影像表现,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1、脊柱CT (1)骨性椎管:由锥体后缘、椎弓根、椎板合棘突围成的一个完整骨环,椎弓根层面显示完整,适于观察椎管的大小和形状。正常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1.5mm,横径下限为16mm,

2、侧隐窝宽度下限为3mm。小于下限值即提示椎管狭窄。椎间孔位于椎管的前外侧,呈裂隙状,通过脊神经和血管。 (2)椎管内软组织:硬膜囊位于椎管中部,呈圆形或卵圆形,周围脂肪间隙呈低密度。脊髓呈中等密度,与硬膜囊之间为低密度脑积液。黄韧带附于椎板内侧面,正常厚度为2mm4mm。CTM在高密度脑积液衬托下可清晰显示脊髓、马尾和神经根。,二、正常CT、MRI表现,olisthy,横韧带,前弓,后弓,侧块,横突孔,钩突,颈5椎体,横突孔,棘突,钩椎关节,硬脊膜囊外脂肪间隙,C5-6椎间盘,颈髓,黄韧带,椎间关节突关节,横突,椎基静脉管,硬膜囊,神经根,腰大肌,横突,椎弓板,棘突,椎间孔,侧隐窝与脊神经根,

3、黄韧带,硬脊膜囊,椎体,椎弓根,硬脊膜囊外脂肪间隙,神经根,椎间孔,侧隐窝与脊神经根,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椎间孔与 脊神经根,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脊髓MRI 正常脊髓在矢状面T1WI上,呈带状中等信号,边缘光整、信号均匀,位于椎管中间,前后有低信号的蛛网膜下腔衬托;旁矢状面上,椎间孔内脂肪呈高信号,脊髓呈中等信号。横断面上,脊髓、脊神经与周围椎管骨质和韧带的关系显示清楚。MRM的征象类似脊髓造影。,正常CT、MRI表现,脊柱病变X线表现,脊柱基本病变的表现,脊柱和脊髓基本病变的CT与MR表现,基本病变,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二)基本病变表现,

4、1、脊椎平片 椎管内占位病变可见椎管扩大,表现椎弓根内缘扁平或凹陷、椎弓根间距增宽和锥体后缘凹陷。椎间孔扩大伴边缘骨质硬化,常见于神经源性肿瘤。脊椎结核或恶性肿瘤可见椎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常波及椎管。,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脊髓血管造影 椎管内占位病变脊髓造影可明确肿块的部位、肿瘤与脊膜和脊髓的关系。髓外硬膜内肿瘤的阻塞面形态呈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硬膜外肿瘤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脊髓内肿瘤脊髓梭形膨大,对比剂分流,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较大肿瘤完全阻塞时,呈大杯口状。,基本病变表现,2019/6/1

5、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3、脊柱CT 对椎管内病变的显示能力略差。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多呈软组织密度,与周围组织对比相对较小,常显示不佳,然而在CTM上,根据椎管内结构的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部位判断原则同脊髓造影。较大的占位还可压迫周围骨质,引起椎管扩大等。,基本病变表现,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4、脊髓MRI 脊髓内基本病变包括出血、肿块、变性、坏死等,其MRI表现与脑部相同。依据MRM可判断椎管内肿瘤部位,原则同脊髓造影。,基本病变表现,3、脊柱与脊髓基本病变的CT与MR表现 脊髓增粗:空洞、肿瘤、水肿 脊髓移位:肿瘤压迫;栓系 脊柱骨质改变:椎体改变、椎间孔扩

6、大,脊髓增粗,脊髓移位,脊髓受压移位,T1WI,T1WI,增强扫描,T2WI,神经受压移位,脊柱骨质改变,椎间孔扩大,患者,男,32岁室管膜瘤,患者,女,54岁星形细胞瘤,患者,女,39岁神经鞘瘤,患者,女,53岁脊膜瘤,患者,男,32岁,阵发性双上肢麻木 术后病理:室管膜瘤,患者男,44岁,胸部疼痛待查 术后病理:室管膜瘤,患者,女,56岁,腰痛待查,临床怀疑椎间盘突出术后病理:室管膜瘤,患者,女,57岁,双上肢麻木 病理:神经鞘瘤,患者,男,57岁,腰痛3年、双下肢麻木 病理:多发神经鞘瘤,患者,女,53岁,行走不稳2月 病理:脊膜瘤,患者,男,46岁,脊柱外伤并 脊髓损伤,患者,男,58

7、岁 摔伤后一年 脊髓软化灶,患者,女,37岁,视神经脊髓炎,熟悉椎管内解剖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掌握常见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脊髓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济医附院,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的影像诊断,患者,男,36岁,双下肢无力2月:椎管内血管畸形并脊髓缺血,患者,女,56岁,左上肢痛温觉减退2年 脊髓空洞,另一例 患者,男,56岁,头晕行走不稳,(三)疾病诊断,大范围、全脊柱成像,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一)椎管内肿瘤 (intraspinal tumors),髓内肿瘤 ,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位神经源性肿瘤核脊膜瘤;

8、硬膜外肿瘤,常见位转移瘤。 【影像学表现】 脊椎平片可提示椎管内占位病变,但阳性率不高。脊髓造影、CTM和MRM均可提供肿瘤与脊膜的关系,从而推断肿瘤部位和性质。CT对病变的显示不如MRI。MRI能直观的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做出肿瘤的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是目前诊断脊髓肿瘤的可靠方法。肿瘤常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块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强化,显示更加清楚。,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内占位(病理:星形2级),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MRI检查,20

9、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源性肿瘤(髓外硬膜下),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二)脊髓损伤影像学表现,CT检查:平扫可见脊髓内出血或硬膜外血肿,还可见骨折块的移位及对脊髓的压迫。CTM可见脊髓肿胀、受压移位、横断损伤,硬膜囊和神经鞘囊撕裂等。 MRI检查:可直观的显示椎管狭窄与否、脊髓的损伤类型、部位、范围和程度。脊髓损伤出血T1WI和T2WI呈高信号。脊髓水肿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脊髓软化、囊性变、空洞形成、粘连性囊肿等,呈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脊髓萎缩见脊髓局限或弥漫性缩小,伴有或无异常信号

10、。,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椎体骨折、脊髓损伤,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三)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价值有限,偶于上颈髓内见低密度囊腔,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呈等密度。CTM上,囊腔显影提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直接相通;延迟46小时充盈者,提示囊腔不与蛛网膜下腔直接相通,为手术分流的指征。 MRI矢状面上,易于确定囊腔的部位、大小及流体动力学变化,明确空洞症的原因。T1WI囊腔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如囊腔直接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积液波动使T2WI高信号内出现不规

11、则条状低信号影。水抑制像可敏感显示小的脊髓空洞。,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脊髓空洞,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四)椎管内血管畸形,【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脊髓局限性增粗,密度不均,可有点状钙化,成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有时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M显示,脊髓表面点、条状光滑的充盈缺损。 MRI检查:脊髓膨大,脊髓内异常血管团呈流空信号,粗大的引流静脉位于脊髓背侧。增强扫描见小的AVM。 DSA、CTA和MRA可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的来源和引流静脉的方向等。,五、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影像诊断, 肿瘤 多发性硬化,1、椎

12、管内肿瘤,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脊膜瘤,(1) 髓内肿瘤室管膜瘤,60% 中年成人多见 部位:圆锥和马尾、颈髓多见 囊变、出血、继发脊髓空洞 粘液乳头型:圆锥和马尾,()髓内肿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最多 儿童 界限不清,结节状或点状强化,颈髓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下脊膜瘤,等信号 不易囊变 硬脑膜尾征,()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源于雪旺氏细胞 边界清,易囊变 沿神经根生长,易形成哑铃状,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 脊 髓,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1.CT检查 先行定位扫描,以选定扫描层面和框架倾斜度。观察椎骨和椎管病变

13、,以层厚8mm10mm连续扫描病变区;观察椎间盘病变,对病变椎间盘及其上、下椎体缘扫描,35层为一组,层厚2mm5mm。增强扫描用于椎管内肿瘤和血管性疾病。脊髓造影CT(CT myelography,CTM)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一、检查技术,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MRI检查 常以矢状面为主,可全面地观察脊髓的解剖和病变,辅以横断面和冠状面,以确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常规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T2WI ,需要时用GdDTPA增强扫描。MR脊髓成像(MRM)可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积液影像,类似脊髓造影。MRA可用于椎管内血管

14、畸形的诊断。,检查技术,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1、脊柱CT (1)骨性椎管:由锥体后缘、椎弓根、椎板合棘突围成的一个完整骨环,椎弓根层面显示完整,适于观察椎管的大小和形状。正常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1.5mm,横径下限为16mm,侧隐窝宽度下限为3mm。小于下限值即提示椎管狭窄。椎间孔位于椎管的前外侧,呈裂隙状,通过脊神经和血管。 (2)椎管内软组织:硬膜囊位于椎管中部,呈圆形或卵圆形,周围脂肪间隙呈低密度。脊髓呈中等密度,与硬膜囊之间为低密度脑积液。黄韧带附于椎板内侧面,正常厚度为2mm4mm。CTM在高密度脑积液衬托下可清晰显示脊髓、马尾和神经根。,二、正常CT、MRI表

15、现,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脊髓MRI 正常脊髓在矢状面T1WI上,呈带状中等信号,边缘光整、信号均匀,位于椎管中间,前后有低信号的蛛网膜下腔衬托;旁矢状面上,椎间孔内脂肪呈高信号,脊髓呈中等信号。横断面上,脊髓、脊神经与周围椎管骨质和韧带的关系显示清楚。MRM的征象类似脊髓造影。,正常CT、MRI表现,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片,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I片,检查技术,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二)基本病变表现,1、脊椎平片 椎管内占位病变可见椎管扩大,表现椎弓根内缘扁平或凹陷、椎弓根间距增宽

16、和锥体后缘凹陷。椎间孔扩大伴边缘骨质硬化,常见于神经源性肿瘤。脊椎结核或恶性肿瘤可见椎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常波及椎管。,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2、脊髓造影 椎管内占位病变脊髓造影可明确肿块的部位、肿瘤与脊膜和脊髓的关系。髓外硬膜内肿瘤的阻塞面形态呈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硬膜外肿瘤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脊髓内肿瘤脊髓梭形膨大,对比剂分流,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较大肿瘤完全阻塞时,呈大杯口状。,基本病变表现,2019/6/19,第十八 章中枢神经系统,3、脊柱CT 对椎管内病变的显示能力略差。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多呈软组织密度,与周围组织对比相对较小,常显示不佳,然而在CTM上,根据椎管内结构的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部位判断原则同脊髓造影。较大的占位还可压迫周围骨质,引起椎管扩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