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4418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八)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湖北孝感联考)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学生运动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又注意斗争的方式,因此体现了爱国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据五四运动相关所学内容

2、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项错误;D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2(2019安徽屯溪一中月考)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以国民党员的身份,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三角联盟”的传统做法,期望他走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陈独秀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推动国民革命的正确开展C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D避免国共两党合作的失败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开始实行党内合作,“期望他走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有利于推动国民革命的正确开展,故B项正确。此时中共并没有意识到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权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此时还没有开始进行北伐战争,故C项错误;陈独秀的做法很难

3、避免国共合作的失败,故D项错误。3(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A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C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D近代化的历程阻力重重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国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电车的安全性问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中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批评诋毁来看,我国交通近代化受到传统势力的阻碍,故选D项。4(2018北京昌平区模拟)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

4、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答案C解析毛泽东所指出的三民主义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所以应该是新三民主义,而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是旧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临时约法是在新三民主义之前,故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即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并未取得最终的胜利,故D项错误。5(2018江苏苏

5、锡常镇四市模拟)“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此时尚未出现“红军”,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相符,故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红军士兵”等不符,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

6、战争时期,此时中共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与材料“红军”不符,故D项错误。6(2019湖南衡阳月考)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答案B解析“1930年”“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前后,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量涌入城市,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

7、体现出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故A、C两项排除;北伐战争是从19261927年,故D项排除。7(2019黑龙江哈尔滨月考)有数据统计,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森林、铁矿和煤矿,五分之二的铁路,十分之七的大豆产量,五分之二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这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A造成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C严重阻碍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D引发列强抢占资源的狂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期间,掠夺了大量的中国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日本对东北三省的资源掠夺,故

8、无法说明会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D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排除。8(2019贵州贵阳一中月考)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络的人员在上海被捕,电台也落入敌手。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这一状况()A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B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使毛泽东确立了党内的领导地位D结束“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答案A解析1934年7月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失联,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被迫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等问题,从而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A项正确。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左”

9、倾错误,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思想上解决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故D项错误。9(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1942年四川农民上缴政府的粮食占每亩收获量的59.8%。在湖南滨湖10县每亩的上缴量达到了收获量的52.79%,云南也达到了49%,是1937年负担的5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的西迁B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C中国共产党鼓励农民交租交息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42年西南地区各省农民上缴政府的粮食激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抗日战争时期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的西迁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

10、四川、云南是国统区,不是沦陷区,也不是抗日根据地,故B、C、D三项错误。10(2018新疆一模)下表是1942年中国的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以下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942年中国的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A国家资本重点发展重工业有利于持久抗战B私人资本重点发展轻工业满足了人民需要C私人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优势D国家资本企业控制在买办大资本家的手里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私人资本企业集中于轻工业,国家资本企业多集中于重工业,结合时间信息“1942年”可知,这适应了当时抗战的需要,有利于持久抵抗,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私人资本投资轻工业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故

11、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主要行业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投资情况,无法反映两者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国家资本控制在买办大资本家手里,且结合当时的背景,国家实行统制经济,故D项错误。11(2019江苏启东中学月考)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B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C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D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答案B解析

12、根据材料“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能维护国家的地位和尊严,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1946年的中国国家实力没有显著提升,排除C项;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没有实力作为前提,利益也就无法保证,故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而不是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排除D项。12(2019皖南八校联考)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

13、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强调了东北地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这一思路的提出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道小题,13题22分,14题18分,共40分)13(2019福建莆田月考)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

14、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三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

15、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6分)(2)据材料二,分析“这场革命”的终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8分)答案(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分)(2)终极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民主国家。(4分)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分)(3)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