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84376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药物讲座(中成药部分)_张秀敏(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014. 04.25,主讲人 唐山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秀敏,内容提要,2,一、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二、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 三、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工作,指导和规范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诊疗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适时启动了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

2、)的制定工作。,一、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3,1.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目的,按照科学、严谨、简明、实用的原则,2012年版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突出保基本、强基层的理念,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和特色,力求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以指导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行为。,4,2.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原则,主要供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使用。,3.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使用范围,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在编写中注重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的衔接,203个品种覆盖了173个中医病(证),对应西医疾病177个。涉及到内科、外科

3、、妇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等临床各科常用药,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基本上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 由于采用了中西医病名对应介绍的编写方法,也极大地方便了西医及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5,4.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覆盖中医病(证)、西医疾病,目前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如适应症的选择、剂型剂量、使用的时间、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影响了疗效的发挥,或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宣传培训,积极推广使用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对指导中医和西医专业的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尤其是对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提高疗效,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6,5.基药指南(中

4、成药部分)加强宣传培训的意义,7,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简要介绍,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中成药的基本概念、科学内涵及相关内容,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地选用中成药。,6.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各部分收载品种参照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功效分类进行介绍。,7.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各论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各论部分按,内科用药 外科用药 妇科用药 眼科用药 耳鼻喉科用药 骨伤科用药,六个部分介绍,8,(九)止血剂 (十)祛瘀剂 (十一)理气剂

5、(十二)消导剂 (十三)治风剂 (十四)祛湿剂 (十五)调脂剂 (十六)固涩剂,(一)解表剂 (二)泻下剂 (三)清热剂 (四)温里剂 (五)化痰、止咳、平喘剂 (六)开窍剂 (七)扶正剂 (八)安神剂,内科用药,临床各科用药按功效分类情况,9,外科用药 (一)清热剂 (二)温经理气活血剂 (三)活血化瘀剂 妇科用药 (一)理血剂 (二)清热剂 (三)扶正剂 (四)散结剂,眼科用药 (一)清热剂 (二)扶正剂 耳鼻喉科用药 (一)耳病 (二)鼻病 (三)咽喉、口腔病 骨伤科用药,10,【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

6、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8.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各论每个品种按,11项介绍,11,品种介绍,12,【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中成药名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3,【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处方中药物名称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名称。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严格按

7、照国家标准表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4,【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首选中国药典及增补本收载的功能主治进行表述,对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品种,则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功能主治相对规范品种的国家标准进行表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5,【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根据君、臣、

8、佐、使制方之法,精炼地分析方剂配伍。,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6,【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根据收载品种所确定的功能主治,按病证不同分项叙述,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保持功能与主治的完整和统一。 对收载品种临床报道延伸应用有较好临床基础,且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用药原则者予以载录,以供临床应用时参考。,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7,【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9、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摘要介绍该品种期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论,及核心期刊报道的药效学研究结论,以准确反映该品种当代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8,【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主要根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参照核心期刊中报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3)结合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归纳,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品种不良反应的情

10、况,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19,【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主要介绍妊娠及过敏体质等应禁用的情况。由于篇幅所限,对于含十八反、十九畏药物的中成药品种的配伍禁忌在本书的编写说明中统一介绍,具体品种中不再逐一赘述。,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20,【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主要说明中医病证、

11、服药期间饮食、特殊人群如哺乳期、老年人、儿童、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或慎用的情况。,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21,【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按照国家标准介绍该品种的用量用法,坚持用量用法与剂型规格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品种的用法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使用。,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品种介绍,22,【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

12、型规格】,严格按照2012年版基药目录介绍该品种的剂型规格。,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1.创新性:我国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的编写是史无前例的, 2009年版首创第一版,2012年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它凝聚了我国中医药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2.连续性:2009年版指南经过3年的实践考验,基本能满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2012年版指南全面地继承了2009年版的编写原则、编写要求、编写体例的优势和特色,充分保证了基药指南编写的连续性。,23,二、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3.严肃性:对203个中成药品种的相

13、关国家药品标准进行了逐一的核查,严格执行了国家标准,既不随意地增加标准内容、又不主观地删减标准,做到准确无误,一丝不苟,严格依法诠释,体现了新版指南的严肃性。 4.参加新版指南编写的有院士、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临床一线各科的医学专家、药学专家、药理学、毒理学专家等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凝聚了当代中医药人才的精华,充分代表了当代中医药的学术水平,为新版指南成功的编写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确保了新版指南编写工作的权威性。,24,5.实用性:以贴近临床、突出实用为特色对目录收载的203个中成药品种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对有明确西医主治病名的品种如实的介绍西医病名的同

14、时,标明其中医证候属性,由于采用了中西医病名对应介绍的编写方法,极大地方便了西医及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充分体现了新版指南的实用性。 6.安全性:保证用药安全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一环。新版指南在编写中既重视中医证候、妊娠、配伍、饮食等传统用药禁忌,同时更加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中成药不良反应通告和警示,对权威杂志不良反应的报道,采取科学、求实、审慎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以介绍,既不掩盖事实,又不夸大宣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25,26,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辨证 合理用药,配伍 合理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15、药部分) 合理使用,中成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工而成。中成药作为二千多年中医药精髓的延续和创新,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某些疾病上,如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领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中成药应用的比例在显著上升。尽管中成药已被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对辩证使用中成药的认识却不足,不重视中医辨证。,1.如何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27,(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

16、有的放矢,正确使用。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邪正相争造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通过“辨证”去认识疾病的本质。,1.如何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28,中医认为“病”是代表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疾病的根本性矛盾;“症”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单个症状;“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的概括,是由若干症状组成的证候群。 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也叫证候。 中医的辩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可用于不同性质疾病的辨证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