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4128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川幕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德川幕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德川幕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德川幕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德川幕府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川幕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川幕府制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川幕府制度篇一:德川幕府的“不死不活”统治术德川幕府的“不死不活”统治术17世纪初,日本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设在江户的幕府是全国最高统治机构,国家大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依靠以老中(有时在老中上面设置大老)为首的幕府官僚进行统治,推行幕藩体制,即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在这种幕藩体制下,日本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士”便是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公卿、幕府及藩的官员以及武士,约占全人口的10。“农”、“工”、“商”是被统治阶级。“农”便是农民,约占全人口的80,他们是将军、天皇、公卿、大名及旗本的领地上的直接生产者,必须向封建领主缴纳封建地租或年贡(

2、大部分为实物,一部分旱田则缴纳现款)。地租按照“五公五民”、“六公四民”甚至“八公二民”的比例缴纳。领主还要求农民服各种劳役,其中最突出的是“纳乡”,即领主外出旅行沿途所需脚夫、马匹等都向附近农民征用。领主还用种种方法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剥夺他们的迁徙移居、变更职业、买卖土地、自由耕种作物品种等方面的自由。同时实行“五家连坐”制度,一家拖欠地租或“犯罪”,其余四家都要负连带责任。就这样,大多数农民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在缴地租、年贡后,所余无几,无法维持全家温饱。据世事见闻录(1816 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

3、,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对此,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他还说:“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悲。”他甚至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德川幕府深知,这样的话,农民会揭竿而起,也不能让农民衣食无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因为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农民不死不活了,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就不死不活了。不死不活就是好呀,不死不活就证实国家非常“稳定”,不死不活就说明社会十分“和谐”,不死不活就昭示幕藩体制无比“优越”需要指出的是,“不死不活”统

4、治术并非日本德川幕府首创,而是他们从中国学来的。我们知道,东邻日本曾长期“以华为师”无论文化典章无论政治制度无论驭民之术。德川幕府对农民搞的那套“不死不活”统治术止迁徙也好,中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广泛推行了。孔子曾说过:将这两句话上升到“政治高度”,讲的就是就是“不死不活”统治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断然抛弃了长期推行的“以华为师”之道(当然也包括“不死不活”统治术),大搞“脱亚入欧”,推行“富民”政策,从而走上了现代国家之路。非常遗憾的是,“不死不活”统治术在中国却大行其道,所以,中国老百姓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总是吃不饱饭,时至今日,还有人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读不起书篇二:德川幕府

5、统治的巩固与正统化德川幕府统治的巩固与正统化 额再开新坑,不废话今天讨论话题是德川幕府对统治的巩固与其统治的正统化。总所周知,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中打败西军之后又在两次大阪之阵中消灭了挡在他面前的另一位天下人丰臣氏,之后他面临的就是开幕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之后就是我对这件事的自己的看法。(1)攻不可破的武装力量首先国家是一个暴力机器,谁有着绝对的武装力量谁便可以获得国家,正如毛爷爷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而新生的德川幕府的领导人德川家康没有忘记这一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1600年9月关原合战爆发,结果自不用多说,东军的完全胜利,其实在这时德川家已经在军事力量的较量中胜出。之后3年1603年2

6、月德川幕府开幕。但是此时丰臣家在大阪仍然存在,这我觉得是给了德川家康一个机会,一个消灭反对自己政权人和确立自己在军事上霸权的机会。之后1614-1615年,两次大阪之阵德川家康与德川秀忠消灭丰臣氏与其支持者。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武力反对德川政权,而德川家康也在第二年去世。(2)对财富的掌握信长与秀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我觉得对财富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长筱合战,织田家用3000火枪打败了武田家的骑兵队,而那3000火枪也正是织田家财力的象征,而秀吉在天王山之战后也取得堺町的商人的支持。当然德川家也不会轻视对财富的积累。随着德川家在战场的胜利和对一些大名封地的没收,到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将军直属领地

7、已有6800000石,约当时日本农田的四分之一。此外幕府官员还直接管理一些新兴的港口和城市,比如长崎与大阪。同时也掌握着为国家铸币的金,银,铜矿。(3)对公家的掌握熟悉日本的人应该知道,日本的被称为半人半神的天皇是日本政权正统的源头,虽然经过战国时期天皇的崇高地位遭到重创,但是德川家已经领悟到,可以通过对公家的声望重现光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同时利用天皇来区分自己本家与中等阶层(大名,家臣,僧侣),德川幕府重修了长久以来荒废的公室大厦(实际上信长,猴子也修过),并且划给公家维持生计的土地,1617年德川秀忠率领大名造访京都,1619年又朝见当时天皇,之后不到一年便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天皇,1629年

8、天皇退位,公家与幕府结合的后人当上天皇,及明正天皇(日本8世纪以来首位女皇,之前还有7位我就不列举了)。但是也没有忘对公家权利的限制,1615年7月,大阪之阵刚完结,德川家康与德川秀忠(第二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之子)就颁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其中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了天皇与朝臣的行动,把他们和中层阶级隔离开来,有几款明确的规定了公家的礼貌与生活方式,使公家像德川家希望的成为威压的传统文化的保管人。同时为了避免公家的不顺从,德川家在京都附近修扩了二条城,使之成为监视公家的桥头堡。(4)对宗教恩威并施与神化统治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佛教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世俗力量,织田信长在统治中把宗教看做他统一日本的

9、重要障碍,对佛寺与信徒开展了及其严厉的打压。德川家康在当时统一三河的战争中吃尽了苦头(永禄6年(1563年)又爆发遍布西三河全境的一向一揆,当时他的部分家臣加入了一揆军,包括了本多正信及三方原之战中慷慨赴义的夏目吉信,这是家康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危机,这对当时只领有三河半国的家康是动摇国本的战争。),所以德川家康和他的后人使用恩威并使的做法。首先迅速的巩固了对佛教的政治与经济的控制。之后1610-1614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令,包括对宗教的管理,把僧人的活动严格的限定在对宗教学术研究和对寺院纪律的维持上,同时给与寺院足够的土地,维持宗教的修行。还有神化统治,不知有没有听过“东照大权现”这个神明,还

10、有是否听过日光东照宫是很出名的景点。没错这位“东照大权现”就是德川家康。相传德川家康隐退后,在一天散步时无意间听到有一位隐士说“今日已逝,吾生又短。我辈如浅水之鱼,何乐之有?”然后出家,死后成神即“东照大权现”。我只想说我看到这一段时简直卧槽卧槽的,一席啥都不懂的话你就出家了,家康你脑子吖屎了吧,我对这个故事一点不信,这明显是为了美化家康编出来的。但是家康受封的这个神很有意思,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它是一个佛教的神,它被日本佛教称之为是药师佛(关于这个佛是什么我查了下没看懂,有兴趣自己查)的化身,另外他也是日本本土神道教的一个神,同一个神却是两个宗教都有供奉,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关二爷人家还是三教的

11、神呢。我不由的说“东照大权现”这个名号把多方位的宗教文化联系啊到了一起,德川家康既是”神君“,又是佛的化身。这不得不说德川家康将信长视为障碍的宗教,成为自己统治的助力。通过神化自己来方便统治(在很多别的政治中也有体现)。(5)削弱大名与大封移首先德川幕府刚开的时候德川秀忠洗取了丰臣政权的教训,1617年对200多个大名让其进行宣誓效忠德川幕府,(我之前提过,秀吉死后大乱,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秀吉没有和大名们建立很好的丛属关系。)规定了大名的财产份额,授予他们进行统治,基本在现实中”撤国设番“(国指在地区是划分为66国,番指当时每个大名所封地,相当于中国的诸侯国)。同时宣布幕府有权将大名转移他处,有

12、权减少大名封地,甚至有权没收大名领土,加封新的大名。并且进行大封移,使原本的分封格局是有利于丰臣氏的,即以大坂、伏见两城为中心,亲信大名大多安排在近江、越前、尾张、三河等周边地区;而新的分封格局则是有利于德川氏的,即以江户城为中心,家康在关东地区和东海道骏、远、三等老家安插了很多“亲藩”(同族)和“谱代”,而把福岛正则之类“外样”赶往远方。并且确定”御三家“,谱代大名与外样大名(这个我记得之前好像大概有过介绍,我就不介绍了)。此外还有一系列削弱各地大名的方法,首先是修建城与路,幕府让各地大名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修缮德川家的城与连接各处的道路,这不断的消耗各地大名的实力,1615年的武家诸法度规

13、定了”法为社会的基础“,大名直接的联姻,继承,城的修补与新建都要进过幕府的同意,同时限定大名拥有城的数量和武士与军队的数目。此时的大名还有一定的自治度,但是1635年修订的第二个武家诸法度要求大名”诸事唯江户法令是从“从此大名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同时用仪式化的活动,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制定了”交替侍从“的朝见制度,规定大名每隔一年来江户居住,并且把自己的正室和孩子留在江户做人质,地方大名带着大队人马往返江户与领地,通过这个机会他们也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名的实力。这使我想起汉朝时候的为了削弱诸侯用的方法,那就是推恩令,同样是削弱诸侯,感觉我们彻底点,不过也也给日本的近代

14、化有一定好处。(6)变武士为贵族(变武为文)首先日本仿照中国定下士,农,工,商等个个阶级,他也利用了中国的儒学精神对每个阶级进行统治,比如1649年德川秀忠的安庆告示告诉农民只要纳税就没有人生活想农民一样无忧无虑。同时发布了一些道德训诫,建议和法律公告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指导。出来把威信简历在军事和法令上以外,幕府还设立的大量官僚机构来维护和平。(算了,懒得介绍了)正如美国詹姆斯*l*麦克莱恩所说”在17世纪的一二代人中,不仅武士完成了篇三:日本天皇制度天皇制一、起源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在日本国史略中也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

15、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实际上,到6世纪末7世纪初推古女王时期,才开始出现“天皇”这一称谓。推古对皇统谱做了进一步的加工,除了续写钦明以来的皇统谱之外,一个最大的举措就是确立了皇统的源头。1其具体做法是,以660年作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即位之年。在皇统谱上又增加了9代天皇,神武一绥靖一安宁一懿德一孝昭一孝安一孝灵一孝元一开化。二、发展(一)、古代天皇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

16、文明,开始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因此平安朝留给人们菊黄蟹肥的印象。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醍醐、冷泉、圆融、花山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