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制度改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3977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博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博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博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博制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博制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博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博制度改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博制度改革篇一:考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考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复习时间五个月以上。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3、复习方法正确。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复习时一定要找到该校出题的规律,切不可到书店找一些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知道,一门课程出到卷子上可能只有二道题,如果你有心把该校近五六年考博卷拿出来看一看,再把近几年的研究生的期末考试题拿来研究一下,估计你可以做出题老师了。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

2、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应该就在于此。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导师也是人,会有同情心的,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最好有三到五千元做后盾,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

3、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2接近导师 导师是很关键的一环,待我慢慢道来。3熟悉报考学校内幕 如果不是报考本校的。一定要对报考学校有所了解的。不然会死得没人收尸。4信息灵通 特别是考前一个月,试题已出,这时候要值得花钱, 亲自去一趟学校 要会公关。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5搞清试题范围 考试的范围有时候会很小的。以第一军医大今年神经解剖学为例 竟只考了不到70面纸的范围 可以收入吉尼斯大全了。 不过相信每一个专业的同学都应该最起码的一个大致范围。6往年试题往往有用 举例第一军医大学专业基础神经解剖学

4、A今年的名词解释均为过去历届的重复 B大题有多道重复如 脑脊液循环 内囊损伤症状 脊柱损伤症状 脑干平面图填图。7搞清报考专业所在单位的专长比如说 第一军医大学脑外科他的重点方向是脑外伤, 特别是其主任是外伤专家, 而另一专长是X刀 一定会出其重点, 果然今年四道大题分别为 A意识五级分法 B格拉斯哥评分法 C下丘脑损伤临床症状 D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简述。8导师也很重要。 举例: 本人今年专业课四道大题导师面授三道,而考试只需任选三道即可。你就算能考上分数线,任意一个理由就可能 “建议不予录取” 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据考证, 四所军医大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嫌疑。10一次考上。 一鼓作气考研是一种忍耐

5、。你考完后甚至不愿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历程 当失败后很难再有勇气再走一遍同样的路。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态度就是:你是想学习还是想考高分。有人会说这是废话,考试谁不想考高分;或者说学习好自然就能考高分。后者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生在中国,就永远不要回避应试教育的前提。考试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考高分。而想要考高分,就不能用平时看书学习的心态去温习。多年的考试经验告诉我,这种看书方法确实可以让你有很多心得,但是对于考试帮助却不大。对于医学考试来说,想要考高分,最关键的一个字:背。举个例子:如果你能够把某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才可以勉强在考试正好考这个问题时得到将近满分;如果你仅仅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内容复

6、述出来,那么你的成绩可能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及格:60来分;如果你仅仅是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上的内容看懂了,那么即便考到了你所谓能够理解的考题,你也极有可能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如果谁能保证把一本专业书籍从头到尾全都背诵出来,那么恭喜你,这个帖子不是为你准备的,但我觉得你也没有必要去考博士了,这种才能完全应该进入国家情报部门工作,最不济女孩还能嫁个一代宗师黄药师呢。所以我说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把整本的专业书籍倒背如流。我们只是要考个高分。而考高分又必须背很多东西。为了避免陷入背了不一定考的陷阱,我们有必要去推测考题的内容。要推测考题的内容,就必须去研究往年的考题。因为

7、没有哪个学校会对自己的考题类型作太大变动。如果这个学校过去几年都是选择、填空、辨析都有,那今年也会是这个样子。如果这个学校总是出多个问答题,那么一般今年肯定也是多个问答题。因为我考的学校专业相关是10道大题,没有名词解释、选择等小题,因此我的经验仅适于这种学校的考题。对于全部都是大题的考题,我们首先要研究出题人的心理。他们无非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考察内容的全面性,另一个是利于自己阅卷方便。从前者考虑,如果只有10个大题,那么一章只可能出一个题,有的章节必然不会出题。通过研究近些年的试题(至少3-5年),如果有的试题近几年经常出,那么今年也很可能再出。因为出题的老师可能认为就是这个反复出现的

8、试题最能够考验学生的水平,或者他认为这个题是最基本的,属于送分给你的题。比如有的消化科老师特别看重肝硬化,有的则特别看重溃疡性结肠炎。以我所考的病理生理学为例,关于氧自由基的试题出现频率非常高,因此我对氧自由基部分的内容作了重点记忆,结果今年就真的又考了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升高的机制。而从来没有出题的脑功能障碍一章,我在复习的时候几乎将其省略,结果就是一个题也没有。从后者考虑,为了阅卷方便,出题者一般会选择条理清晰,便于打分的试题。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那种分条论述的内容就会成为出题者的首选。当然所谓的分条论述也有规律,每个章是分节论述的,每一节又分很多小标题,但这种跨度很大的分条论述是

9、不可能成为试题的,没什么理由,规律就是如此。容易成为试题的分条内容仅限于那些分布于某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比如上面所说的氧自由基的内容,还有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肝硬化并发症等等,都是经典的考点和面试内容。结合上面两条分析,复习的重点就是常考章节的分条内容,而对那些从未出过题的,内容纷繁芜杂没有条理的内容要大胆舍弃。这样一来剩下的内容就立刻浓缩了。还拿病生举例,细胞信号转导是必考内容,但是综合几年的考题发现,对于某些和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比如信号转导的通路和调控,这些都是生理学上的内容,还有细胞增殖与分化一节,其中很多内容与生理和生化重复,这些重复的内容从来没有成为过考题。成为考题的只有那几个,比

10、如信号转导障碍的机制,我就是重点背诵了这部分内容,结果又中了。以上主要是关于专业相关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就是病理生理学,因为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再没有接触过病生专业的培训,而咱们的大学学习方法是不可能有那种深刻记忆和远期记忆的效果的。这和某个老师没有关系,也和咱们的天分和素质没有关系,因为大多数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违背认识规律的。想要考好,只好依靠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对于本专业的考试则有点不一样。我的是消化内科,虽然在考试之前也看了一些专业的大部头参考书,但总体感觉意义不大。其实最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很多疾病的认识,其实都是自己平时养家糊口的东西,如果认真去做一个好医生,就应该能够成为一

11、个好考生。鉴于多数学校非常重视专业英语的水平,所以考试中专业英语的分量也比较重,比如我所考的消化内科学第一部分的名词解释就是四个英语,每个5分。我看了一下其他学校的考博题,专业英语的考核比重也很大,何况这还是面试的重要内容。这些加上上面所说的专业知识的考核,需要的是长期的刻苦努力。如果算上研究生在临床刻苦轮转的一年,我现在已经有四年的工作经验,这期间所经历的东西是任何书本所教不会的。考博毕竟和考研大不一样,光会“考”已不再是博士入学资格的唯一考量了,复旦这两年每年都有初试第一名不被录取的情况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至今。具备坚实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爱岗敬业,工作勤恳,多次获得厅、校、

12、院级表彰和奖励。多次担任全国及省市级排球比赛的裁判长及裁判工作,科研能力较强,主持了一项体育教学科研课题,发表多篇科研论文。篇三:淘汰率“水涨”,博士生质量未必“船高”未必“船高”“剪刀一剪,浆糊一粘;大名一签,长长一篇。”“博士三年,论文一篇。东拼西凑,也能评优。“课题不掺假,”典型一大傻。”这是近年来有关博士论文造假现象流行的一些顺口溜。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河口海岸科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针对博士生论文造假情况,华东师大教授何青表示:“这与我们的博士生淘汰率极低且毕业又相对较容易有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淘汰率高达47,而我们国内只要考上博士生,就几乎人人可以拿博士文凭

13、,这造成了个别博士生不专心做学问,不认真从事课题研究。”何教授因此提出,我国博士生的淘汰率应当保持在1020。前些年单位里形容大学生多,习惯说“现在大学生多得用权卷”。近年来人们突然发现,“多得用权卷”的早已不只限于大学生,甚至“升级”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了。起先,对于单位聘用的博士生,人们会刮目相看,甚至包括单位的领导都会言必称专家,时不时虚心向他们讨教一番。可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不断加入“待业大军”,随着博士毕业生在应聘时一再降低要求,不讲待遇,不挑工作,更有不少博士生通过各种关系,削尖脑袋想和本科大学生抢饭碗,工作后的表现却并不比本科大麻中蓬学生优秀多少。人们便越来越觉得,现在

14、的博士生能力好像都“注水”了,也就那么回事。美国博士生的质量有多高,是不是“货真价实”,我们不太清楚。但何教授在公开的媒体上说人家的淘汰率几近一半,我相信这是事实。何教授因此结合咱们博士培养制度的实际现状,提出应当把淘汰率调整到10至20的建议,看上去的确有些道理。但问题是淘汰10或者20,我们的博士毕业生就会优秀起来了吗?我看,恐怕没人敢打这个保票吧要为国产博士“正名”,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搞清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在读期间对博士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是否十分必要?与其让博士生们造假做假,写出创新价值不高、没有太大科研价值的论文来充数,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节省出来,和袁隆平先生一样,从事些踏踏实实的实

15、践研究工作。二是我们是否需要培养这么多的博士?据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20XX年4月透露,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XX年,美国培养出的博士毕业生有万人,而我国培养出的博士毕业生已达万人;20XX年,中国博士毕业生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三是我们培养的博士在社会上能处于什么位置?想当然的回答,博士是高端领域的高级人才,肯定是去做科研或教学。但现在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新变化,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博士都把进入政府当公务员当作求职目标,还有的由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教职基本饱和,不得不去“低就”本科生或硕士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大材小用”,造成了人才浪费。 四是我们

16、培养博士的程序是否科学规范?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匮乏,由政府出钱来培养一些科研急需的高精尖人才是可行的。可在眼下社会岗位就业已经基本依靠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而专长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博士生并不适合大部分要求实用技能和具体管理能力的社会职业。那么,我们是按市场需要来改变博士的培养目标,还是一如既往,继续按部就班培养“曲高和寡”的博士?这的确是值得高等教育研究者深思、慎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博士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便很难体现出来。因此,要想让博士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人才,应该从培养的源头抓起。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扭转高校学术研究领域的种种不良风气,从体制上搞真抓实效的改革,才能提高博士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真正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