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965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长春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0分) 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木条燃烧 D水结成冰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水 D氢氧化钠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气、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 B滥

2、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 C油脂、糖类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D用灼烧法可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6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C2H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盐酸、浓硫酸都易挥发 BCH4、

3、C2H5OH都能作燃料 CAl(OH)3、NaOH都能治疗胃酸过多症 DCO2、SO2都是有毒气体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热挥发食盐水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B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将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混浊,可能是CO2中混有HCl气体 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瓶中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B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 C验证BaSO4中含有B

4、aCO3:取样,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制备Cu(OH)2:将CuSO4溶液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过滤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是; (2)3个氢原子可表示为; (3)生理盐水中溶剂的化学式为 12如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周期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利用的吸附性去除水中的异味; (2)生活中可通过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电解水实验

5、中,极产生的气泡能够燃烧 14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 (2)实验二的结论:铁生锈是铁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3)实验三,在B试管加入(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2)能将 CO 和 CO2鉴别开的溶液是; (3)K2CO3、Na2CO3、NaHCO3都能与(填具体物质)反应,生成CO2 16根据如表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25.7 36

6、.0 36.6 37.3 38.4 39.8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g; (2)60时,200gKNO3溶液中含溶质 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 20,可析出KNO3g; (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7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铝合金和纯铝,硬度较大的是; (2)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 2Fe+3CO2,其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3)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

7、结论是; 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溶液中,观察现象 18回答下列与配制溶液有关的问题 (1)配置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NaCl溶液,需NaCl固体g; (2)用上述溶液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5%的NaCl溶液,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以上两个实验中,均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 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 (2)用2KMnO4 K2MnO4+MnO2+O2制取 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若制取3.2gO2,理论上至少需要KM

8、nO4g; 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并用排水法收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a、b、h、i、k、l、m和 20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废铁屑(其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制备氧化铁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的名称是; (2)向废铁屑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其目的是; (3)高温条件下,FeCO3与通入的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

9、学方程式为;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为有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22结合如图所示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X溶液为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C的pH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无色溶液C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0分) 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78%的

10、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解答】解:在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78%,观察选择项,A正确 故选A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木条燃烧 D水结成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

11、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水 D氢氧化钠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硫

12、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应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 D、根据向试

13、管内倾倒液体时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应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D、取下的瓶塞要倒放,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操作错误; 故选B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气、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 B滥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

14、体污染 C油脂、糖类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D用灼烧法可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A、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属于清洁能源; 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C、根据油脂、糖类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进行解答; D、根据羊毛和合成纤维灼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错误; B、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C、油脂、糖类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故正确; D、

15、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使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故正确; 故选A 6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C2H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由单质其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