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3703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篇一: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20XX厦门市第三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20XX年8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执行。1、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监测部门和监测频度: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清洁和消毒方法,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2、,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消毒采用400mg/L 700mg/L有效

3、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2、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监测监测部门和监测频度医院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护人 员手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附:卫生标准:13、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见表2量100cfu/ml。8、致病菌的检测当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时,或怀疑医院感染与某致病菌有关时,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 标菌的检测。检测方法参考相关标准。母

4、婴同室、新生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不得 检出沙门氏菌。20XX年4月重修3篇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

5、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

6、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七、内镜消毒灭菌效

7、果的监测: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力、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八、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包括对透析液和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的监测。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XX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

8、,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九、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血液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等重点医院感染控制的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十、采用各临床医技科室自行采样监测和院感办定期采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各科室应及时对采样监测结果进行登记、汇总、分析。对不达标之处要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后复查,直至合格为止。并提

9、出持续改进措施,以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和环境卫生学达标。篇三: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二监测范围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

10、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三监测要求空气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输血科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其他监测:每个科室对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四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各科室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进行造假、走形式,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监测相关资料要妥善保管。此项工作纳入临床科室质量考核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