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698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NO.1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发表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篇著名的论文之后,经济学这一名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了。在这篇论文中,罗宾斯第一次正式地( ),并且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几十年来被经济学界所广泛采用。 B、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是(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在实行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通常表现为( )。A、外币的过度供给时,出

2、售本币4、自由竞争最根本的前提是( )。 B、资本的统治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 B、劳动和劳动力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成( )变化,与固定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成( )变化。 C、反方向 正方向7、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 )。C、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8、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 )的更新。 D、固定资本10、生产国际化,各国企业按照( )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

3、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C、比较利益1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地继承( )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2、从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 )经济体制。 A、高度集中的计划13、以下属于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共有的是( )。D、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14、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15、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是( )。D、农业经济二元经济现代经济增长16、改革道路的选择

4、和形成的核心问题是( )。B、改革的性质和目标17、以下四种改革方式的称谓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一个是( )。B、渐进式改革18、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时,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 )的关系。A、独立自主19、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 )。A、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 )为基础的剥削制度。A、生产资料私有制2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从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其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D、商品是一切财富的代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

5、要有(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的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2、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 )。A、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B、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C、商业及商人的产生3、信用货币作为能够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具有双重性质( )。A、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 C、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符号4、我国今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这一目标的重点环节是( )。A、抓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联系市场和农民的中介B、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以代替“公司+农户”模式C、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形成专业化的

6、批量生产5、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B、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C、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动力规律的深刻分析E、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6、以下属于建国初期传统计划经济中国家行政手段的是( )。A、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产品统一调拨B、在价格上,国家对农产品实行垄断低价,对工业品特别是加工工业产品实行垄断高价C、资金分配上实行供给制D、生产管理上实行以实物指标为主的指令性计划E、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分配方式7、所有制这一范畴所表示的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7、而不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即它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生产资料的归属B、生产资料的控制D、剩余劳动的占有8、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A、对人有用B、是人类劳动的产品D、为交换或出售而生产9、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C、商品的价格水平E、货币的流通速度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答案:此观点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

8、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新的价值。 但是,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一方面,资本家需要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劳动力商品,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出售,剩余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2、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安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安全二者有联系,但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金融安全相互促进,相

9、辅相成。 首先,对外开放的扩大要求建立一个健全和健康的经济体制及金融体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健全和健康的金融体制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而健全透明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又会使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加健康和更加稳定,金融安全得到维护。 第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践说明,经济开放必须与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相适应。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对外开放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力求做到使金融开放与国内经济实力、金融监管的手段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 第三,我们还应在加快健全和完善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我们既要坚持金融领域中的改革,同时将金融银行部门的制度规范化建设放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要打击金融领域中的违法

10、犯罪活动,要保持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和合理结构。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经济的监督和管理,中国的改革开放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实施这一基本国策当然是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为前提的,失去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不能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理解为不加任何限制地、无条件地开放国内一切领域和市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外开放不考虑本国的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一国根本利益之所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就是确保本国的根本利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的成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要指出的是,国家经济安全从最根本上说,要依靠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来保证,靠本国资本和技术建立起来的企业和产业来支撑。因此对外开放中,政府不仅要对外资的进入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以趋利避害,对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产业部门进行必要的保护,更应注意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特别是要提高受保护部门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答案:垄断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其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实质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

12、段就形成垄断。 (1)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这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兴起,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和企业规模,为生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信用机制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供了有力的杠杆。 自由竞争中,大资本处于有利地位。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联合和资本集中 (3)生产和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垄断。 可能性:自由竞争下,“大鱼吃小鱼,

13、小鱼吃虾米”的优胜劣汰,使得一个部门的全部或大部分经营活动集中到几个或十几个大企业中,为达成垄断协议提供了可能性。 必要性: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大,使得相互之间的妥协和联合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4)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形成,大体经历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萌芽阶段;70至90年代的广泛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形成阶段。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案: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在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上存在着的根本差别。然而,对于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来说,性质和目标问题恰恰是一个核心问题。改革的方式是内生于改革目标的,离开了改革的目标和

14、性质,改革的成本、收益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必然要在改革中寻求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稳定与变革、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的结合,归根结底,要在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稳定与发展中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苏东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

15、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答案:分工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劳动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分工条件下生产力体系的基本矛盾。 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劳动的个体性表现为:(1)每一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同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我的劳动和你的劳动,我的劳动产品和你的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2)每一个劳动都是在独立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自己意志的控制下,自主地决定生产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