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县比较优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331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阳县比较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阳县比较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阳县比较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阳县比较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阳县比较优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阳县比较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阳县比较优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十一五” 期间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比较优势。长阳在能源、区位、交通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是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1、能源充裕。清江横贯境内,溪河支流共428条,不仅水资源丰富,且能源充裕,其中清江一级支流31条,降雨面积在100立方以上的支流9条。县域水能经济开发量142万千瓦以上,境内的隔河岩大型水电枢纽于1996年建成发电。除清江干流外,境内水电资源开发总量为39.9万千瓦,经济开发量为22万千瓦,

2、现已开发7.75万千瓦,占经济开发量的35%。至2010年小水电装机将达到21.7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5亿千瓦时。长阳是全国100个煤炭重点县,年产原煤100万吨左右,占宜昌市年煤炭产量的一半,可采用新技术,将劣质煤转化成热能和电能。年输送能力达30亿标立方米的天然气“川气东输”工程建设,于2006年已安装送气,为长阳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丰富的清洁能源。总之,丰富的水资源和可开发能源为我县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2、交通便捷。长阳交通便利,长阳县城距宜昌市区32公里,位于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宜万铁路、沪蓉高速过境长阳。全县公路营运里程达到3533公里,其中国道119公里、省道11

3、8公里、县道309公里、乡村公路2980公里,“十五”期间长阳进出口大通道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网建设、通乡镇油路工程已全面完成,通村油路工程已经启动。随着清江梯级开发,水上运输通航里程达138.5公里。便捷的交通为工业经济拓展市场空间、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供了良好条件。 3、资源丰富。一是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矿产35种,矿产地187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17种,矿区51个,储量较大的有:铁矿3.5亿吨,锰矿1.2亿吨,硅矿2亿吨,煤矿保有储量5000万吨,石灰岩矿1.44亿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344亿元,居全省前列。二是农特资源,全县可工业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有42科、69属、121种,可

4、为发展造纸、食品、油漆、医药工业提供原材料。“十五”期间以来,长阳已建成杉木林、茶叶、木瓜、魔芋、高山蔬菜、栀果、药材、肉羊、水产等商品基地。近几年,按照“围绕基地建龙头,培植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蔬菜、水产、林果、药材、茶叶、养殖等六大特色产业和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十一世纪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为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重大战略机遇。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经济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市场机遇;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七大为我们制定了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

5、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国加入“WTO” 后,内外市场全面开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中部掘起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向中西部倾斜,有利于我县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在投资、贷款、项目布局和利用外资等方面获得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川汉天然气管道等三大通道的建设,将为我县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总之,2006年到2020年,是长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结构调整机遇。国家对外政策和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的放开,部分行业保护政策的取消,将有利于我县吸收国外技术装备和资金;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的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将逐步转向内地,我们

6、应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长阳新型工业化水平。 3、政策环境机遇。工业发展面临三大政策机遇: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加大民族地区特殊化优惠政策的争取和逐项落实的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扶贫开发的机遇,加快开发性扶贫步伐,对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增产增收的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多争取开发扶持资金;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发展一批水电和电网改造项目。 四、“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目前我县工业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向新型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转变的时期,其指导思

7、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局,坚持工业化与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兴工强县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打造水电龙头,构建矿业支柱,培育轻工后劲,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加速发展,是我县“十一五”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1、工业整体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规划:“十一五”

8、期末即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均递增14.8%;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年均递增40%。 2、工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重点抓好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即:以锰、铁、银钒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水泥、新型建材为主体的建筑材料工业,以食品加工、造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钙、钡、氮”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水(火)电为主体的电力工业,以泰榕药业为主体的医药工业,相应发展机电工业和煤炭工业。在工业布局上,立足于长阳经济开发区和现有工业基础,结合资源产地,逐步形成以长阳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建材、食品工业区,以高家堰为主的冶金工业区,以磨市为主的工业新区。 3、企业组织结构实现集团化

9、、专业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重点企业、拳头产品和优势资源为龙头,以产权联结为纽带,重点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使其达到较大经济规模,并实现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建立销售额过10亿元的产业或企业集团2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团10家。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30家,“十一五”期末达到50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县外大中型企业挂钩、托管、联营,培植跨县集团公司。加强集团内部规范化管理,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4、工业产品创新达到新水平。增加高起点新产品的投入,努力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提倡企业与

10、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建设部分中间试验车间和中试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尽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十一五”期间,要培植3个省级以上的精品名牌工业产品、20个绿色标志认证产品和一家上市公司。 五、行业规划 (一)电力工业。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引导和支持水电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东流溪二级水电站、长沙头水电枢纽工程、长丰水电枢纽工程、许家坪水电枢纽工程、龙潭河水电站、王家渡水电站、李家湾水电站、大风溪水电站、二岔口水电站、九湾水电站等15座水电工程,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年发电量4.8亿度,到2010年全县小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6亿度。支持湖北清能公司建

11、设抽水蓄能电站。同步改造电网,改造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贺家坪、榔坪、磨市变电站,增容达到110千伏,形成前后河电网110千伏和35千伏的主干骨架运行网络。 (二)冶金、煤炭、机械工业。合理开发利用我县锰、铁、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引导和支持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进行矿产开发及深加工。锰系列开发项目有锰业采矿、电解锰、微碳锰铁、二氧化锰、高锰铸钢、锰碴综合利用等;铁矿开发有铁矿开采及采选等;利用先进生产工艺对银矾矿提炼银、矾产品(五氧化二钒)等。抓好古城、王家棚、杨树坳三个锰矿扩建工程,到2007年开采规模达到50万吨/年;扩建铠榕、蒙特、福利三个电解锰生产线,生产规模达到7万吨/年;适时建设低炭和

12、微炭锰铁生产线,年产2万吨;建设二氧化锰生产线,年产2万吨;以循环经济方式解决锰碴污染问题,应用微晶二元胶凝材料(凝石技术)利用锰渣生产水泥和环保砖。到2010年,锰系列开发投资达8.1亿元,年销售收入13.3亿元,年上缴税收7800万元。适时开发高家堰向日岭和流溪银钒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炼五氧化二钒,规划2010年产五氧化二钒1000吨,年销售收入28450万元,提供税收2625万元。开发火烧坪铁矿,开采量达到 600万吨,精选矿粉300万吨。 (三)建材、化工工业。充分利用我县石灰岩矿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在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三源水泥厂扩建日产4000吨熟料干法旋窑生产线,建成

13、年生产能力220万吨、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规模,年提供税收5000万元。在长阳经济开发区新建木质聚合材料生产线,年产木塑板2万m3,年销售收入1.39亿元,年提供税收1700万元;新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页岩陶粒生产线和预制构件厂。新建年产2万吨超细活性钙系列产品生产线(色母料),年销售收入1.25亿元,年提供税收1200万元。以重晶石为原料生产立德粉、硫酸钡等系列产品,使其年产达到6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清江化工厂为基础,实行“三改六项目”,使其合成氨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6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税收达到400万元。 (四)食品、医药、轻纺工业。利用农副产品

14、加工工业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高起点引进开发新产品。扩建木瓜基地达到6700公倾,扩建木瓜冰酒、木瓜醋等系列产品达到1万吨,年销售收入2.92亿元,税收2400万元。利用3000公顷魔芋基地,开发魔芋胶等系列产品,年产1万吨,年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1200万元。利用1.5万公顷优质玉米基地、年产优质玉米9万吨的玉米资源,新建年产1万吨玉米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线,年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2200万元。利用4万公顷优质椪柑、密桔、脐橙等优质水果资源,新建年产2万吨饮料生产线和1000吨果胶生产线,年销售收入1亿元,税收800万元。开发104.7平方公里水域资源,利用网箱养鱼、港叉、水库养鱼和已有的

15、4000吨鱼产量,规划2010年新建清江鱼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年产清江银鱼冷冻包装加工产品1000吨,淡水鱼片、鱼籽酱、鱼奶等产品10000吨,年创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2000万元。利用我县年产清江肉羊10万只、1万公顷土豆(马铃薯)、3000公顷茶园、1万公顷高山蔬菜、5000公顷药材和3000公顷栀果等资源,新建蔬菜冻干食品加工、清江肉羊等畜禽产品10万头系列产品加工、马铃薯系列产品开发、高纯度工业酒精、土家嫂腌腊食品、绿色有机茶系列产品、天然果蔬休闲食品、脱水菜、栀果天然色素、腌制蔬菜加工、柑桔保鲜加工、助牧饲料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这些食品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创销售收入达到14.2

16、3亿元,实现税收1.42亿元。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湖北煤炭资源量少,煤炭开采一度是我县的主导工业,对弥补我省能源不足、对地方建材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2010年规划新建青岗坪煤矿年产9万吨、榔坪古楼口煤矿年产12万吨,使全县煤炭产量增加50万吨,达到15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44亿元,提供税收1400万元。建设煤炭企业监控信息网络。 充分发挥我县药材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以湖北泰榕药业有限公司为基础,“十一五”期间投资49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增加7个剂型、34个品种,挤身国际市场。建成投产后,年创销售收入15亿元,提供税收1亿元,创汇5000万美元。 以湖北长阳长发矿山机器有限公司为基础,“十一五”期间实施新型破碎机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设规模为PCH系列环锤式,PCXK系列锤式、微机监控无堵塞细碎破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