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3258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矫正新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网格化”管理 探索社区矫正新模式推进网格化管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是平安建设固本强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XX司法所依托街道社会治理大联动管理机制,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充分利用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把两正人员的排查、走访、监管、帮扶等日常管理工作列入网格员的工作内容,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区矫正动态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网格化社区矫正工作的新路子。1、 整合资源,实现平台信息共享根据实际,XX街道将辖区内X个村社区划分成X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协管员和网格信息员。针对XX两正人员数量较多,社区矫正管理专职人员只有两名的现状,司

2、法所依托街道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平台,将两正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按照“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管理原则,形成由XX司法所管理村社区管理网格管理的“三级”社区矫正网格体系,实现了无缝衔接、网格化管理、立体化矫正。同时司法所还制作一张一目了然的两正人员网格分布地图,把现有的X名两正人员,分别按照所属网格和三色等级来进行分类管理。蓝色为普管,黄色为严管,红色为重点人员。除此之外,司法所充分利用街道社会治理大联动信息系统,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实现对两正人员情况报告、管控,推动实现信息化与网格化的有机融合。 二、明确任务,发挥“一长三员”作用首先由司法所以派送任务清单的模式,把辖区内两正人员名册发送至各

3、网格。并明确网格内“一长三员”的三项具体工作职责:一是入户核实两正人员基本信息;二是对重点人员每周走访排查两次,严管人员每周排查走访一次,普管人员半月走访排查一次,实时掌握两正人员日常工作、学习、社区服务、思想动态及社会家庭关系等情况;三是及时报告社区服刑人员未请假外出、思想行为出现不良倾向、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等情况。其次是发挥“一长三员”作用,提高与两正人员的贴近度。“一长三员”通过日常巡逻、入户走访,准确了解网格内两正人员的基本情况,并作日常考核记录。网格信息员发现两正人员思想、行为出现不良倾向或通过走访、谈话发现两正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通过APP、社会治理大联动信息系统、社区矫正工作微信

4、群、钉钉工作群向司法所进行反馈,以便司法所及时准确掌握两正人员的动态情况。 三、加强帮扶,促进社区矫正效果 司法所根据掌握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司法所和网格团队十分重视对两正人员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帮助,及时开展帮扶工作,努力解决其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让其在感受法律严肃与神圣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如社区服刑人员XX,其母因家庭贫困,8前年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其父中风卧床,需长期治疗,其本人也因表达能力欠缺、身体状况较差及照顾长期瘫痪在床的父亲等原因,一直无法工作。司法所通过网格员的情况报告和实地走访中,发现其父亲每月需要一定医疗费用,

5、家庭又没有经济来源,其本人情绪比较低落,系社区矫正管理不稳定因素,容易引发再犯罪。为此,司法所及时将困难情况向区司法局和街道领导汇报,并落实了相关措施。一是为其审前免费定位手机并为其充值话费,确保落实定位监管。二是送上衣服。去年冬天,每次来司法所报到,都只穿一件单薄的衣服。司法所工作人员整理自己的衣物,并亲自为其送去。三是积极联系村、街道及相关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有关规定,XX本人有劳动能力,办理低保非常困难,通过司法所多次与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沟通,最终在今年5月XX拿到了临时救助金和低保的办理。四是司法所每个月携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大米和油)到他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四、落实考核,提升网格工作效能为增强社区矫正网格化工作实效,健全服务管理制度,XX司法所在街道组团联村(社区)工作考核细则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网格化工作网格长职责、社区矫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社区矫正网格化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通过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规范问题处置流程,指定12名信息员,负责各类信息的传送、报送,确保准确及时掌握辖区各类信息。各网格长定期对居民信息进行整理汇总,进行分类处理,并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进一步加强了对两正人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