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电报业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204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电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电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代电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代电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代电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电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电报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电报业发展综述 关 蕾19世纪70年代,在外力刺激和内部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电报业顺势而生。从举步维艰到缓慢发展,电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它促进了通信的近代化,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一、 列强控制下的近代电报业早在1851年秋,北华捷报就呼吁,应在上海港口附近设立电报,传递消息,利于船舶安全。1856年秋,印度之友报(The Friend of India)评论指出,为了增进英国对华贸易利益及税收,应展设海底电报到中国,并致函北华捷报,呼吁将海底电线设到香港和上海再到北京、日本。1861年,俄国公使巴留捷克首先向清政府提出设立京、津间电报的要求,“一

2、国扬其波,众国遂随其后”,英、美、法、丹麦等国家接踵而至,纷纷要求在华设线。清政府均以不便为由予以拒绝。此时的清政府并非出于维护利权,而是对电报功效的茫然无知。1868年,英国组织了东方电报公司(该公司于1870年组成了大东电报公司),企图凭借海上霸权把水线延伸至香港,再从香港向中国沿海港口扩展。1869年,北欧一些水线公司改组为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也企图将其线路向中国扩展。1870年4月30日,英使威妥玛照会总理衙门,要求“由广州、汕头、厦门、福州、宁波向准通商各海口的水底暗设铜线,通至上海”。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借口为清廷献计献策,写下著名的局外旁观论,极力鼓吹全国应普遍铺设电线。由

3、于晚清官员对领海权的无知,总署最终同意外国敷设海线,同年,大北电报公司开始铺设由海参崴至长崎、长崎至上海、上海至香港的水线。1871年6月,该公司水线在上海通报,这是外国在华设立的第一条电报水线。1871年8月,大北公司又把海参崴经长崎到上海的沪崎水线从大戢山岛沿同一路线接至上海。自此,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北可与俄国通报,南可与欧、美通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电信联络正式开始。1882年1月,英国公使威妥玛请设粤港海底电报,计划“或由香港直达广东,或由澳门曲达广东”,后因中国自办港粤沿海陆线而放弃。1882年10月,英国联合法、美、德等国在上海设立万国电报公司,拟添设港沪海底电报,后因中国以招商自

4、办港粤沿海陆线相抵制而作罢。1882年12月英国公使格维纳照会总署称,英国公司已经准备运输电报器材来华,请准安设上海迤南各口海底电报。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安设青岛至烟台海底电报,并于1900年展至上海。1900年,英国大东公司、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乘乱自大沽至上海安设海底电报,中间在烟台登岸,长729海里,后由中国以21万英镑买回,但由两公司代管,同年,英国由烟台敷设海底电报至威海口,长41海里。法国则武装敷设越南顺化至厦门鼓浪屿海底电报,清政府只好承认其权益。而俄国占据东三省后,随即敷设了烟台至旅顺的海底电报,日俄战后,由日本强占接管。列强通过海线的敷设,攫取了中国的海线权、海线上岸权

5、,同时还不断谋求中国内陆的电信利权,他们擅设陆线,但均遭到清政府的极力拒绝。清政府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外国只能设海线,陆线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二、洋务派推动近代中国电报业发展。19世纪70年代,随着海线的出现,中国人开始被动地利用电报这一先进的通讯工具。电报的作用逐渐得到王韬、郑观应等人的了解和认可,他们对电报的价值有了新认识。王韬早年赴欧游历,曾亲眼目睹电线的使用,深切感受到洋人以电线传递信息之快捷。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也认为除商业价值外,电报有着巨大的军事价值,即“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者,非电报不足以当之矣。”不难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对电报的价值有了明确认识,他们意识到电报是达到“富强相济

6、”的捷径,并开始积极谋求电信利权,要求自主创办电报。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已开始认识到创办电报的重要性,争回电信利权也被提上日程。19世纪70年代,海防、塞防同时告急,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信息不通、指挥不灵给洋务大吏的印象尤为深刻,因而敷设电线提上了议事日程。两江总督沈葆祯认为:“欲消息畅通,断不可无电线”。李鸿章近是慷慨陈词:“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若中外战争爆发,外国军信比中国迅速,那么中国会大败,电报实为防务必需之物”。1877年1月29,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赴台视事的机会,鉴于台湾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提议设立台

7、湾电报。此提议得到了李鸿章的支持。1877年5月26日,丁日昌制定的修建电报的方案奉旨施行。1877年8月18日动工,至10月11完工,电报线全长95里。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建并掌管的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业的新篇章。1880年,中俄关系紧张,李鸿章深感电报的重要性。他奏请设立南北洋电线并很快得到朝廷允准。随后,李鸿章于10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4年改为中国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主办。1881年4月,在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的帮助下,天津电报总局开始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 075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报主干线。此后,又修建沪粤线、宁汉线等干线。中

8、法战争期间,又修建了津京、长江线和广州一龙州线。这几条线路对保障中法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884年到1899年。我国共架设电线55 000余华里,较之于中法战争前6年所修建的11 060余华里,年均增长了2倍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沪粤、川汉、赣粤、京恰(恰克图,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西安至迪化(今乌鲁木齐)等电报干线相继建成,初步完成了以电报为主体的全国长途通信干线网。也就是说,这时候北京已经开始确立全国电报业务中心的地位。其时,北京电报总局已在清政府各大部设立了14处专门收发官电的报房,其中有4处分支局兼收官商电报。当时,电报是用于长途通信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服务

9、对象主要是军政部门和商号。在短短十几年内,电报已遍及很多省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通信网,线路不断扩展,业务兴旺,盈利逐年增加。三、近代中国电报业发展特点晚清电报业经营模式分为官款官办时期(18791882年)、官督商办时期(18821902年)、商股官办时期(19021908年)和国营时期(19081911年)。电报局设立初期经营模式为官款官办。修建津沪电线时,计划由清政府拨发经费,但因当时海防费用不足,架线款项却由军饷垫支,而架成后入不敷出,这无疑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鉴于此,李鸿章、盛宣怀等人主张仿照轮船招商局之例,实行官督商办经济体制。盛宣怀认为,“倘非官为维持,无以创始,若非商为经

10、营。无以持久”。只有实行官督商办,“使商受其利而官操其权,实为颠扑不破之道”。电报局遂于1882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招收商股,这对于解决电报业创办的资金问题不无益处。李鸿章担心电报局常年花费太过庞大单纯依赖官方难以生存,且官方经营有与民争剩之嫌因此主要采取了商办、官督商办的形式。电报事业是近代兴办洋务中比较成功的,光绪十八年(1893年)李鸿章奏称:“中国创设电线,已阅十年。近来风气渐开,推行日广,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遍布二十二行省,并及朝鲜外藩,殊方万里,呼吸可通,洵称便捷。19世纪90年代,电报局成为规模仅次于轮船招商局的

11、新式企业,业务遍及南北各省。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排除外国人让电报从上海登陆的目的不谈。清政府引电报进京城,最初的打算一定离不开巩固自己行将瓦解的统治地位。因此,电报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官,然后是商。这从电报开办的种类就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北京开办电报之初,其种类仅有官报、商报和公电三种。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也就是北京开办电报的27年后,才增开“报灾电报”,主要用于各省督抚和各县衙门向上汇报非常灾情。宣统元年(1909),当时的邮传部为扩大电报的使用范围,为让距离电报局比较远的用户能方便地使用业务,特别开设了“专送电报

12、”,并规定收报人必须在距离电报局5华里以外才可以享受这项服务。所谓专送就是由电报局雇佣专人投送,并按电报份数收取一定的专送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同年,电报局还增设了“新闻电报”业务,中国电报业迎来了短暂的辉煌时期。近代电报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使用,作为一项科技成就,对中国经济产生双重影响。电报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侵华的工具,另一方面“,洋为中用”,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效果,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参考文献:【1】 方文娟:晚清电报业的创办历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 牛贯杰:电报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13、寻根2003年第5期。【3】 李雪:西方电报公司向清朝扩张初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4】 夏维奇:试论郑观应的电报建设思想与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5】 张政:郑观应与中国近代电报事业,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6】 丛曙光:从近代中国电报局的创办看洋务派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济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8卷第3期。【7】 顾永杰:晚清有线电报事业发展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7月【8】 左海军:试析李鸿章与晚清直隶电政,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9】 张霞,孙长来:试论近代中国电报局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10】 余建贞:电报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之浅见,财经管理2009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