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作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3109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持久战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持久战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持久战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持久战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持久战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持久战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持久战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持久战 对中国抗战胜利的重大作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持久战理论的集大成者,这篇科学著作以其准确的预测、严格的逻辑、缜密的分析而证实了战争的实际进程。它不但科学地预见了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而且对造成这种结局的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有效地分析,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战争发展要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最后才能到达而且一定能够到达战略反攻。同时,它也指明了这场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抗战最后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938年日寇长驱直入,迅速侵占华北各省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把战线推到华中、华南,进而围攻武汉和广州。为了驳斥危急局势中

2、“亡国论”和“速胜论”给人们造成的思想混乱,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 论持久战 的讲演,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一论断。他的科学结论直接给抗战指明了方向。一、科学地预见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根据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战争的发展趋势做了理性的分析:首先,摒弃造成错误认识战争问题的唯心论和机械论,指出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全面

3、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以及其发展趋势。他分析: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日本是小国,不胜消耗,而且会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都是它最后走向它要求的反面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第二,客观揭示战争的基本规律,指出中国最后之所以胜利,而不是败亡是由时代特点所决定,具体就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他用历史的眼光全面地考察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明确指出中国抗

4、日战争能够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尤其是中国处在历史上的进步时代,有了无产阶级,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是中国能够进行持久战并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保证。第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因素的相互关系,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中日双方有着相互矛盾、明分优劣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国我弱国,敌小国我大国,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这就注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可速胜;第二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能够坚持持久战;而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以及它的寡助形势,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和多助形势,又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日本

5、的失败和中国的胜利。“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强我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论持久战通过具体地分析抗日战争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向人们揭示了整个抗日战争全局的规律,指明了抗战前途,这对增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和影响。二、合理构想战争的发展阶段和战争形态毛泽东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对战争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合理的设想,为战

6、争制定了统观全局的方针。“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在第一阶段中,我们的计划是部署持久战。我国所要采取的作战形式主要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作为辅助的作战形式。我国的力量将在此时期内有很大损失,但也有很大发展,这种发展进步将会是第二个阶段的主要基础,这时敌军指导集团内部已经开始生长对战争前途的悲观了,他们的力量将在这个阶段受到遏制和削弱。第二个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一个时期,可称为战略相持阶段。这个时期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使敌人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了其战略进攻,转

7、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在第一阶段得以发展扩大了的游击战。我之军队将在这一时期大量地转入敌后,以根据地作为依托,与民众紧密配合,对敌人占领区域施以灵活机动、广泛猛烈的游击战争。这个时期会出现来自内部的和外部的双重困难,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是战争转变的枢纽。我们必须号召全国坚持维持一个统一的政府,有计划地强大自己,准备反攻。第三个阶段,是中国依靠已经生长的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进行战略反攻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加重外交,更大地争取国际援助。但中国内部一定要团结一致,抵制敌人的分化,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这阶段采取的主要战争形式仍然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这是

8、持久战的最后阶段,走完这个阶段,就是抗日战争坚持到底。毛泽东总结“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 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另外,这场长期而广大的战争是双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犬牙交错的战争。集中地表现为主力军与游击军的内线和外线、有后方和无后方,敌我之间的包围和反包围、大块和小块的占领区域这样复杂的战争形态。“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它们不是不变的教条,而是生动灵活,相互转化的。日本以小国临大国,以少兵临多兵,敌我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在时间上形

9、成持久局面,而在空间上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状态。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客观的分析,才使这些设想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整个抗日战争各个阶段无一例外地实现和实行 论持久战 中规定的方针。三、指出抗日战争具体战略方针和兵民是胜利之本在对战争的全局进行科学合理的阐述之后,论持久战 也明确详尽地阐述了这场持久的战争如何得以持久并走向最后胜利的具体战略方针。“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自己,削弱敌人,才能在战场上改变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

10、形势,才能逐渐地变化总的形势。只要动员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这样的战争,实行这样的战略方针,战争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中国的战争取得胜利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主观努力,这努力的两个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军队的民主化和民众的无组织状态的克服。只有实行军队的民主化,达到官兵一致,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并且用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才能发挥士兵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激发官兵的热情,才能发挥技术战术应有的最好的效力。另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

11、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和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也就是说,民众要得到有效的动员和组织,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这个战争才能够争取最后胜利,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在结论中再次申述了中国人民大联合的重要性:“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

12、的妥协等不利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抗日持久战战略,是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这篇 论持久战 是抗日持久战理论的精品。它是对实施抗日持久战所遇到和将要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实际问题的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毛泽东高瞻远瞩,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战争形势,认识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方针,揭示和制定了应当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手段,积极动员了中国的一切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文章为正在进行的战争提出的重要启示和依据,不仅给“亡国论”和“速胜论”以有力的回击,而且给处于迷雾中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使彷徨的人们坚定了信心,使人们从思想上澄清了的认识,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使进行着的战争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路线,直接把战争中的人民引向一个正确的轨道。论持久战既是对抗战10个月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以后抗战前途的预见与展望。此后8年的抗战证明了毛泽东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着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它是持久战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持久战”理论的伟大胜利,没有“对日持久战”思想的提出和具体布置,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巨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