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色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3090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色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色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色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色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色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色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色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色诊,何谓色诊,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分明晦泽夭、色分浮沉聚散、色为上下内外。五色须分五运六气、五脏主色须分平病生死、察色须知动态进退、察色须能综合变通。 察色须分色调、色泽与色位 大凡望面色,不仅要观察色调之青、红、黄、白、黑,尤须分辨色泽之明晦、泽夭、浮沉、聚散和色位之上下、内外等差异。因为别色调只能知其六气之偏性,五脏之偏亢,而察色泽与色位乃关乎病机之虚实、病所之浅深、病程之远近以及病势之进退。就一般方法而论,在色泽方面,分明晦可以辨轻重,分泽夭可以观胜败,分浮沉可以知深浅,分聚散可以测远近;在色位方面,分上下可以知病处,分左右可以别气血,分内外可以辨进退。至于色调方

2、面,五色既有五脏之分,又有六气之辨。,色分明晦泽夭 病别轻重胜败 色有光泽,光明无形,属阳主气,润泽有象,属阴主血。气分浅而血分深,阳易复而阴难填。因此,病色光明者,为阳气未困,色见润泽者,乃阴血未伤,此病必浅在阳分而气血均未受其太大妨碍,其势自然较轻;若色现晦暗,预示阳气被困,阴血受累,故病必重;若救治得当,正气尚有望调复,若再失润泽而现枯槁,则是阴血已耗,病必难复,此时邪胜正败,就已不只是病势轻重的问题,而更关乎生命之安危矣。所以临床事实上,光明者未有不兼润泽,此正能胜邪,病必较轻;而晦暗与枯槁则未必相兼,大致前者主邪实太盛,后者主正虚太深,皆候病重;而一旦晦枯相兼,是邪胜正败之机显露,则

3、病易走向死亡转归。 色分浮沉聚散 病别浅深远近 色为气血之华,病则必随气血之出入利滞而有浮沉聚散的相关表现。浮沉者,乃就色在皮肤浅深而言。色浮为着色浅薄于肤上,是正气尚能与邪相抗,仍能照常运行外达之象,说明病邪表浅,尚未内扰气血;色沉为着色深厚于肤下,是正气不能抵抗,已难自求外达之象,说明病邪深入,气血出入已受影响。此色之浮沉与脉之浮沉实出一理尔。聚散者,乃就色在面部分布而言。远近者,是指病程之久暂。色散是色气弥漫布散,没有显著边际,常属初感病邪,尚在气分,邪入未稳而势必飘浮不定;色聚是色素团聚一处,隐有固定界限,常属抱病已久,渐及血分,得与有形之物相结,势必固着而有定处。因此,以其说可测病之

4、久暂,毋宁说可鉴别病之有形无形与气血之流散滞结。,常色及病色,常色 1 主色;属个体特征,终生不变。 2 客色;受季节气候饮食环境,工作情绪运动变化的面色 病色 1 善色;色泽明润含蓄。脏腑精气未衰,病情轻,予后好 2;色泽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病情重,予后差,五色主病,一,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1,虚证;血虚淡白无华而消瘦 气虚白或淡白 阳虚-白虚浮 2,寒证;苍白 3,失血;苍白如壁,二,黄证;主虚证,湿证 1 虚证;萎黄(淡黄枯槁无泽) 2湿证:黄胖(面黄虚浮),三、赤色:主热证 1.实热-满面通红 2.虚热颧部嫩红,四、青色:主寒证、痛证、淤血、惊风、肝病 1.寒证青黑 2.痛

5、证青色 3.淤血-青紫 4.惊风-眉间、鼻柱、口唇四周青色 5.肝病青色久,五.黑色:主肾虚、水饮、淤血、寒证 1.肾虚黑而黯淡为肾阳虚衰; 黑而干焦为肾阴不足。 2.水饮眼眶周围发黑 3.淤血面色黎黑而肌肤甲错 4寒证青黑,望诊遵经提出望色十法,即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分别用以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 1. 浮沉 色泽显露于皮肤的叫浮,隐约藏于皮肤之内的叫沉,浮沉可分表里。浮表示病在表、在腑,沉表示病在里、在脏。初浮后沉的,病由表入里;初沉后浮的,病自里出表。 2. 清浊 清是色泽清晰,浊是色泽暗浊。清浊可分阴阳。色清病在阳,色浊病在阴。从清而浊,

6、病由阳入阴。从浊而清,病由阴转阳。 3. 微甚 微是色泽浅淡,甚是色泽深浓。微甚可分虚实。微表示正气虚、甚表示邪气实。自微而甚,则先虚后实;由甚而微,则先实而后虚。 4. 散抟 散是散开,疏离,抟是积聚,壅滞。散抟可分新病久病。色散多为新病、轻病,或病将解。色抟多为久病、重病。先抟后散的,是病好转;先散后抟的病转重。 5. 泽夭 泽是气色滋润,夭是气色枯槁。泽夭可分成败。色泽主生,色夭主死。色从夭转泽,精神复盛,病有生机,从泽转夭为血气益衰,病趋危重。,嘴唇 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唇色发白:双唇淡白,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和失身症;上唇苍白泛表,多为大肠虚寒、腹泻

7、、胀气、腹绞痛、畏寒、冷嘲热讽热交加等症状间而出现;下唇变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现象。 唇色淡红: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而无疾患之人可见此唇色。 唇色深红:唇色火红如赤,常见于发热。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当缺氧时呈绛紫红色,临床上称为发绀。唇色如缨桃红者,常见于煤气中毒。 唇色泛青:气滞血瘀,多是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中风等急暴之症。 唇色发黑:环口黑色是肾绝,口唇干焦紫黑更是恶候。若唇色黯黑而浊者,多为消化系统有病,时见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缘有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

8、能减退;若在唇部、口角,特别是下唇及口粘膜上有黑色斑点,有时很密集,没有不适的感觉,则可能在患者的胃肠道中发生多发性息肉。,指甲 人的指甲就像一面面尺寸不同的“荧光屏”,整齐地镶嵌在每个指尖端。指甲形态随时可变,能反映出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情况。 健康人的指甲呈半透明,内泛淡红色,表面光滑平整,有光泽,坚韧而有一定弹性,厚薄适当。 指甲呈乳白色:肾脏或肝脏有病。 指甲发青:循环障碍。 指甲发黄:支气管炎。 指甲上出现红线:高血压、风湿病或心脏病。 指甲上出现横沟:劳累、紧张、忧虑过度、营养缺乏。 指甲呈表玻璃样:肝萎缩、结核病。 苍白甲:多见于贫血者。 黄色甲:多见于黄疸。 紫色甲:多因瘀血及

9、缺氧所致,常见于心脏病、血液病。 青色甲:多见于寒痛、小儿惊风。 红色甲:一氧化碳中毒,指甲及皮肤均变红。 白斑点:表示有蛔虫或最近患过病毒性感冒,缺钙者亦易有白斑点。 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乳白弧形区域,俗称“半月形”。其大小规模一般占指甲的五分之一,大拇指最大,食指等次之,小指最小。具有这种标准形态者,显示其健康状况一般良好。 双手十指不见“半月形”:其循环系统多半有些问题,且易患神经衰弱、贫血、低血压等症。 “半月形”过大超过指甲五分之一:表明心脏负荷过重,易患心血管疾病。 “半月形”过小:易患气喘、痛风、肺炎、胃肠病。 四指皆有“半月形”,惟独大拇指不见:表示身体虚弱,容易患病。 四指皆无“半月形”,惟独大拇指有:表示健康尚可,不用担心。 “半月形”如果变成蓝色:表示心脏有病。 “半月形”如果突然缩小,隐约不见:表示可能患有较重病症,应立即去医院诊治。,谢谢。祝同学们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