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媳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3040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童媳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印度童媳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印度童媳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印度童媳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印度童媳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童媳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童媳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度童媳制度篇一:印度中小学教育制度印度中小学教育制度美国被称为世界的领头羊,中国则是世界的生产厂,而印度就是世界的办公室。作为“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的两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相近之处。但在中国只能被称作“世界工厂”的同时,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的办公室”,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1/4的企业使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值得中国教育人高度关注与研究。一、印度的教育行政制度政体上:联邦制宪法将立法权划分为中央和各邦两部分,并规定某些立法权由中央和邦共同行使。 印度初等教育的课程和教材设置虽

2、由各邦自定,但各地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都应遵循中央教育有关部门确定的一些原则。如课程设置的目标具有普遍性,课程设置具有可比性等等规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主要是邦的责任,直到1976年的宪法修正案把一直由各邦控制的教育事业划归宪法中的并行条目规定可由中央制定全国性教育政策。教育的权限逐渐向中央转移。教育行政体制:中央和邦两级中央: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人力资源开发部(主要任务:形成国家人力资源的分类系统,鉴定和准备人力资源的目录,鉴定和编制人力资源各级各类机构人员的名单。评价现有人力原教育部改为教育司(主要任务:负责审定各种教育计划,实施这些计划的指导工作,协调学校教育范围内的各种活动,监督全国范围的

3、教育进程,出版全国性教育统计资料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其他出版物。)教育司下设初等教育局(中等教育局,大学和高等教育局,成人教育局,课本促进、奖学金与中央直辖区局,语言局,行政规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局,技术教育局,综合财政局。) 各邦:各邦政府设有邦教育部(负责邦内的教育事务)。)印度定期召开“各邦教育部长会议”,主要在于确保各邦教育发展按全国模式进行,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并使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政策或决定得到贯彻。(促使教育全国统一化)。二、教育政策与法律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相关法律与政策制订印度自独立以来,十分重视本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平等,不仅在印度宪法中明确提出平等教育的法律原则,还通

4、过制订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如国家儿童政策、国家教育政策国家儿童宪章和国家儿童行动计划等,为印度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与政策保障。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相关法律与政策制订的背景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且社会问题繁多,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人口大国,国情较为复杂。1、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据20XX年数据统计,其人口已接近11亿,迅速增长的人口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印度社会各方面带来相当大的压力。2、印度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虽然印度政府为消除贫困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印度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呈增加趋势。从1973年到1997年,印度贫困人口的绝对数字始终保持在3亿

5、以上,至1998年仍有4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种姓制度长期存在,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三、印度的学制体系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学前阶段35岁年龄的儿童上托儿所、幼稚园。这个阶段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的知识,学习读、写基础词汇;小学学生6一11岁,学制5年;初中学制3年;高中学制2年;预科学制2年;印度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印度小学即初等教育的1-5年级,开设的课程包括印地语、英语、数学、自然、社会、信息技术、艺术与劳动、体育与游戏。初

6、中即初等教育的6-8年级,开设的课程包括印地语、英语、第二外语、数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艺术、劳动、体育,其中劳动教育包括手工劳动和社区服务。高中即初等教育9。10年级的学生,开始分流,学校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分成两种班级进行教学。一种班级进行普通高中教育,开设与初中课相衔接的普通课程;另一种班级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开设基础科目和职业科目。基础科目包括语言和其他基础知识,课时不足20%,职业科目包括知识和各类专业实践,课时超过80%,其中各类专业实践要达到50%以上。这样,这部分学生毕业以后或可成为企业技工直接就业,或利用自己的技能,开设小工厂、小车间、小作坊自谋职业。如果学

7、生进入普通高中班级后不能适应,那么在第一年后可及时转入职业高中班级继续学习。四、现行印度教育制度的特点1、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学制,成为印度教育发展的首要特点。将非正规教育系统如初等教育阶段的非正规教育中心、中等教育阶段的开放学校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开放大学纳入学制系统,是印度教育自80年代以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国情:印度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团结是十分必要的,而“大体一致的教育结构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2、与全国统一学制相适应,在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要求具有共同的学习计划,称作普通教育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劳动教育更是印度特色,它实际上是由基础教育模式演变而来,是甘

8、地基础教育思想在印度新时期的体现。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重视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活动为基础而3、印度虽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完善的学校类型,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问题:初级教育要求的普及目标仍达不到,被认为是“10+2+3”学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未受到学生的青睐,修学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远未达到政府所计划的比例。高等教育中存在教育质量、效益不高、毕业生失业、人才外流等诸多问题。五、印度教育的特色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置于优先地位,以带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 1984 年甘地执政后, 把电子工业视为“国家的神经”,

9、 并高瞻远瞩地提出“要用电子教育把印度带入21 世纪”的治国方略。1985年, 政府制定了新的国家教育政策, 并拟订23 条实施纲领, 其中包括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 例如计算机学习计划。印度政府在1998年提出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发展战略目标,颁发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印度早在10年以前就从小学开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他们一直凭借自己软件产业和语言教育的两大优势,一方面大力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的装备建设,一方面积极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具体内容:用向银行低利率贷款、并分期付款的措施帮助学校和师生购买计算机运用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到20XX年实现所

10、有学校计算机联网建立SMART 印度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文件中还提出到20XX 年普及全民信息技术 , 其中宏伟计划就是使各级学校联上互联网。 20XX年作为亚太地区成员国印度教育技术亚太地区成就与未来规划报告第一条就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政策问题。报告指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20XX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计划”愿景: 所有亚太地区成员国要制定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 ICT 是职前教师培训的重要要素; 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要发展教材的相关性、适当性, 考虑用多种语言编写教材; 建立能够共享知识和经验的网络;2、重视数学教育印度历史体系却脉断难寻,可信度差,因为印度人极喜爱神话和诗歌的表现

11、形式,喜欢把现实理想化、把历史人物神化,缺乏可信的历史记录。印度的历史著作也主要以神话的方式表达,使人难于分辨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属于理想和想象。印度的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即不充分认识现实与想象、事实与空想之间的差别,也不在通过直觉得到的东西与通过推理了解的东西之间作严格区分。在现代数学单位未出现之前,印度人的数学思维已达到如此的地步,实在令人惊叹。从古印度到现代,数学是印度人逻辑思考的原动力,和印度的宗教哲思同等珍贵。对于现在的软件业来说,数学能力也同样重要。因为数学从定义、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题目解出来,与写软件需要的分析、逻辑,能力一致。因此印度教育首重数学,是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作支撑的。3

12、、重视英语教学印地语算是被使用较多的语言了,但也就是在北部普及,到了南方就行不通了。所以如今惟一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目前印度两种官方语言一个是印地语,另外一个就是英语。印度很注重英语教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完全的双语教学。小学阶段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在中学以上,学生必须学习英语或任何一种现代欧洲语言,并且必须学习印地语。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使用英语遣辞造句都很精确、规范和书面。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良好,所以与国际学术和信息交流中没有语言障碍,能够得到更快捷的前沿知识。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是比较高,所以在国外很抢手,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

13、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是比较高,所以在国外很抢手,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4、积极完善教育政策开展国际间的教育合作往来,和平共存。促进平等。通过向学童们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篇二:印度等级制度在印度,有80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人分为高低尊卑4种不同的种姓。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有的甚至不能在一起吃饭、同饮一口井里的水。最高种姓为婆罗门,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最低种姓为首陀罗,从事各种简单的苦力活。第二和第三种姓分别称为刹帝利和吠舍,分别从事行政管理、打仗和经商活动等。

14、除此之外,印度教中还有另外一部分人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即贱民,地位最低,被称为第五种姓。罗希汗拉尔是前几年毕业于印度北方邦库姆恩大学的一名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印首都新德里打工。他在一家饭店擦地打扫卫生。凭他的学历和能力完全可以当一名饭店白领管理人员或财会人员,然而,由于他属于第五种姓贱民,即“不可接触者”,不得不干那种又脏又累的活。印度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谈恋爱,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普拉卜和吉塔便是其中一例。他们在一个中学学习,他们种姓不同,但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家长和村民们一再警告和威胁他们,要他们尽快分手,以免酿成悲剧,但他们还是偷偷结了婚

15、,一起逃离家乡。村民们为他们的叛逆而恼怒。于是,村里派了一大批强壮打手到处寻找,终于从外邦一个偏僻的地方找到了他们。这对年轻人被强行捆绑,押送回乡。愤怒的家长和村民们手拿石块纷纷向他们砸去,一对有情人就这样死在了乡亲的手下。 印低种姓人民为了改变其受歧视的地位,先后进行过多次反抗斗争。1931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为争取改善“贱民”权利曾展开过绝食斗争。1947年,印独立后,政府为改善低种姓地位和生活状况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国会曾通过一项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后来,在宪法中也作了保护低种姓利益的法律规定。HINDUISM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religion)Hinduism differs from Christianity and other Western religions in that it does not have a single founder, a specific theological system, a single system of morality, or a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