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2825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4、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2、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6、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

3、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7、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

4、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参见例31、例51)。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注重学生对

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1.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2.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四)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6、的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

7、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八、评价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

8、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三)情感态度

9、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变化。(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

10、、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参见例82)。(六)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

11、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12、九、教材编写建议(一)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本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2.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3.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4.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二)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教材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核心。本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

13、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因此,教材应当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编排。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4.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三)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地模仿、练习和记忆。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

14、程。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四)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现实2.数学现实3.其他学科现实(五)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按照本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六)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教材应具备可读性,易于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5、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一)文本资源(二)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其三,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习数学的消极作用。(三)社会教育资源(四)环境与工具(五)生成性资源学习内容速度要求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810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