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2375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素质以及各种能力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 健康 教学 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但由于该课程是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它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很强的综合性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

2、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本文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素质教育渗透的内容 (一)具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要发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学比赛中个体与群体、这一小群体与另一小群体之间的较量,这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为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纵箱分

3、腿腾越,学生完成这一动作时,不仅要求要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为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终身体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受学生的体育意识、个人经历,以及媒体导向,学校和社会氛围,体育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在认识以上各因素的同时,还应调动各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兴趣,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有兴趣的、

4、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 (五)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运动组织周全,规则严密,更多的还讲究集体配合。比如:篮球

5、教学比赛,学生不仅要掌握篮球基本技术,还要讲究集体战术配合,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美德。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素质教育渗透的方法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我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的课题,根据实践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无形感召,表率模范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要拥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口令清晰、示范准确、语言流畅、教态大方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无形的感召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寓心理素质培养于趣,游戏竞赛法。大多

6、数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思想因素,同时又具有娱乐、竞赛等特点。所以,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团结、配合,用集体智慧与力量去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教育,并利用竞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尊重对方、互相学习等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 (三)察言观色,表扬鼓励法。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特点:体育课主要以身体锻炼为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学难度大,学生活泼好动,在与人、物、事接触的过程中,其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很容易表现出现,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及时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 (四)改革创新,组织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组织教育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科学化,可以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究启发兴趣,注意重视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尤其是学生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每个人都获得了自我满足,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完善。所以体育是育体和育心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