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2150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观察水说课稿篇一:观察水 说课稿 观 察 水 说 课 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本课在熟悉水的基础上,将水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实验判断认识水的特征,形成细心观察和科学思维的习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用自己的感官(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和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实验观察水教学难

2、点:理解水的特征四、教法和学法我运用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和总结。五、教具准备一盆清水、糖水、牛奶、醋、塑料袋、 烧杯、量杯、量筒、漏斗、水槽、滴管、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六、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我提问生活中水的用途,并播放一段大自然关于水的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水的兴趣。(二)、探究水的特点1、亲自找水,发现水的特点在我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都有四杯事先编好号的液体分别是牛奶、清水、醋、糖水。我提问引导“同

3、学们能快速的找到水吗?”“哪种方法能又简单又准确的找到水?”学生讨论回答,我引导总结。刚才我们用看、闻、尝的办法找到了水,这些方法也是我们观察认识其它物体所用的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手去摸,这也是观察物体的常用方法。提问:你是根据水的哪些特点找到水的?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我引导总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设计意图:亲自在各种液体中找水,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2、实验演示,认识液体特征实验一:把烧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三年级的学生是刚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仪器,对许多仪器都不认识,在倒水过程中依次介绍量杯、量筒、烧瓶、漏斗的名称和作用,这

4、样做,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实验的仪器,初步了解仪 器的作用,在倒水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形状的变化,倒水结束后,水没有固定形状的这一特点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实验二:用一个有洞的方便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作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一定能说到看到水从袋子的洞口处流到了水槽里,揭示水容易流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出其它的方法来证明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适时出示“液体”这一概念,像水这样能流动没有固定性状的物体叫液体。举出液体的例子。设计意图:引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的液体,并了解液体这一概念。实验三:开展运水比赛,拓展运用水的性质根据了解的水的特点,我抛出问题:在不

5、直接搬着有水的水槽往空水槽里倒的情况下,把水槽里的水运到1米以外的空水槽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交流搬运方法如用烧杯舀、用手捧等。如果学生想不出方法时出示其它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说出运水的方法和运水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开展运水比赛,比赛前提示比赛要求:既要比运水的速度,还要比在运水过程中合作中的默契度,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将知识生活化。(三)、总结我提问,学生回答水的性质,我补充并总结这节课是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水的,并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开始,从小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四)、布置作业课后试试看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七、板书设计观察水观察方

6、法:看、闻、尝、摸特点:无色、透明、无味、没有固定形状、能流动的液体篇二: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一、教材分析:本课与上一课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观察水一课中,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

7、现水的其他性质。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总结归纳。三、教学准备:纸巾、布条、粉笔、塑料尺、铁棒、报纸、烧杯(一满杯水)、一元硬币、滴管、红色墨水、培养皿、放大镜等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

8、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五、教学过程设计: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安排的:(一)情景导入:置疑激趣,引发探究-(二)探究交流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归纳总结 :评价总结,提

9、升认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首先创设了一个魔术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魔术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或想研究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但作为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科学的本质就是从问题入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了,那就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二)探究交流 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让水往高爬,一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

10、垫,当学生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办法有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列给学生,充分给学生的思维的空间,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实验哪些物体水会沿着它上升,哪些物体水不能沿着它上升,能上升的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一环紧扣一环。这一实验结束后,提出“水为什么会往上爬”这一问题时,鼓励学生分析与交流,并且辩析其中原因,尽量让学生能找到餐巾纸、报纸等有小孔和缝隙这一原因,从而让学生了解水能产生毛细

11、现象这一性质。其次是对“水”表面张力进行探究,往一枚一元硬币上滴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并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交流、分析、辨析其中的原因。这两个实验之前充分让学生进行猜测,作出假设,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让假设和事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那有关水的表面张力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刻下永久的痕迹。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从而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本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六、板

12、书设计:神奇的水小孔 缝隙毛细现象相互拉着 表面缩小 表面张力板书的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本课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篇三:小学科学说课稿观察水说课稿大板铁路小学孙景芝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观察水。教材简析,本课与生命离不开水、家乡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组成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同学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的观察,让同学描述水,并能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同学观察方塘在水中的

13、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同学观察水中纸巾变化和硬币上杯口上水外表的变化,从而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课时布置二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体作为另外一深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中点是我定位为:让同学经历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的探究过程,并体验乐趣;难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要根据科学课程规范要求,以和同学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情感、知识、等方面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力方面,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区分什么是假改,什么是事实。情感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能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知识方面,了解

14、水能发生细水现象,了解水的外表张力。二、说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同学伙伴的协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说课稿和学法指导作如下考虑: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同学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同学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沛重视同学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情境教学从儿童身边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水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议让同学经历科学探究拓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

15、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同学自行获取信息,让同学自已找水喝。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三、说教程序,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喷水实验器材,各种液体、硬币、餐巾纸、滴管、回形针等。本课堂的教学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下,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等回来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利用喷水实验,刺激同学感官,集中同学的注意力。迅速让同学进入角色,激发同学对水的探究欲望。交流已有储藏,出示一杯水提问“水是一种怎样的一种物体?”唤醒同学对水的已有认识;通过“找水游戏”,让同学从六种液体中鉴别出水,这是对已有的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并且辨析找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