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1852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篇一:科学四上第三四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1、比较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我们发现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2、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正常人一般有206块骨头。4、骨骼的作用: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让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5、人在进行任何活动的时候都需要用到骨骼、关节和肌肉。6、伸肘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屈肘时:上面的肌肉收缩、下面的肌肉舒张7、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8、吸气时:气体从鼻腔进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 呼气时:

2、人体不需要的气体在肺部集中,经过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流出体外。9、人的呼吸其实就是把氧气吸收进入血液,把二氧化碳等气体排出体外,实际上是在不断进行着气体交换。10、运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经常运动,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1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12、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心脏的形态大小:形如桃,大小如本人拳头。13、怎样让心脏更健康:1、合理休息 ,良好睡眠2、经常锻炼14、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1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使食物

3、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25厘米长,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25厘米长,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5米长,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米长,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16、口腔由牙齿(咀嚼食物,咬碎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唾液(润滑食物,消化淀粉)三部分组成。17、牙齿分为门齿(切咬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研磨食物 )。18、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19、人体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组成。20、人的心脏跳动,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把血液从心脏挤到全身,

4、又使血液回到心脏。篇二: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2、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请你结合前面的城市天气预报示意图,说说广州的天气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试着用网状图表示出来。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5、制作天气日历在观察每天天气时,要注意尽量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不仅要坚

5、持每天观察,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以获取需要的天气数据。认真做好记录便于我们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6、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7、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8、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顶端齐平。9、坚持每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的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

6、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零级风,烟直上;一级风,烟稍偏;二级风,树叶响;三级风,旗翩翩;四级风,灰尘起;五级风,起波澜;六级风,大树摇;七级风,行路难;八级风,树枝断;九级风,烟囱坍;十级风,树根拔;十一级,陆罕见;十二级,更少有,风怒吼,浪滔天。)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2、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3、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臵。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4、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

7、的多少,来划分下雨的等级。24小时的降水量在毫米是小雨;毫米是中雨;毫米是大雨;毫米是暴雨;毫米是大暴雨;超过毫米是特大暴雨。15、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 信息。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晴天的云量占天空的四分之一,多云的云量差一点占天空的四分之三,阴天的云量占天空的四分之三多一点。17、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灰色的扁平状的云是层云,如果层云变厚,

8、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纤细的羽状的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18、在总结天气观察时,通过统计收集到的气温数据,分析云量、风向、风速以及降雨量的变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2、将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如果这种物质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

9、,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物质能溶解于水,也可以说水能溶解该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固体有食盐、白糖、果汁粉、奶粉、味精、咖啡粉、小苏打、高锰酸钾等物质;液体物质有胶水、牛奶、酱油、橙汁、醋、酒精等物质。3、将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如果这种物质开头会分散在水中,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可以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也可以说水不能溶解该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固体物质有木屑、铁粉、石粉、沙、面粉等物质,液体物质有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柴油、汽油、机油等物质。油和水虽然相互不能溶解,但在它们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可以帮助它们相互溶解。实验说明:在相

10、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9、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做下面的实验。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10、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捣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1、在常温下,用量筒量100毫升水,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1份,然后将食

11、盐逐份放入水中搅拌后仔细观察,直到水底出现沉淀为止。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这个实验说明:食盐能溶解于水,但加到一定时候,它在水中就不能溶解了,所以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12、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我们一般用来高、低、强、弱描述听到的声音。2、当我们听到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后,仔细发现这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质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随之消失。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击

12、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我们发现:大小音叉都会产生振动,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振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我们观察到钢尺发声时的现象是钢尺在不断重复地做上下往返运动。5、许多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许多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黑管等。6、解放军战士在入伍前,要通过严格的体检。体检时测听力,医生用手握住一个发生器在被测试人的身后,将发声器

13、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移动,这是在检测被测试人对声音的远近和方位的判断能力。7、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的实验中,敲击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并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敲击杯口时,声音是杯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杯中水越满则容器口距离水面的空气柱越短,那么声音就越高; 敲击杯身时,声音是杯中水柱振动产生的,水越满水柱就越长,那么声音就越低。8、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和振动速度的快慢有关:振动物体短的、细的、小的和振动快的发出的声音高;振动物体长的、粗的、大的和振动慢的发出的声音低。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

14、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的是物体1秒钟振动的次数。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11、物体尺子的快慢受伸出桌面的尺子长短的影响,这部分的长短会引起振动快慢的变化,尺子越长振动越慢,尺子越短振动越快。12、在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时,拨动尺子时要注意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从我们做的音高变化柱状图中我们发现:尺子越长音高越低,尺子越短音高越高。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

15、一个地方的。14、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里都可以传播。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篇三: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溶解2-1溶解的特征:1.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的分散在水中。2.静止后不会自行沉淀。3.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