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重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1440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高考重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高考重点篇一: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考前必背)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速度:

2、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3)速度的测量(实验) 原理:v?x。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t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

3、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a?v,其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速度时间关系:v?v0?at 位移时间关系:x?v0t(2)重要推论 12at 22速度位移关系:v2?v0?2ax 平均速度:v?v?

4、v0?vt 2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x=xn+1-xn=aT。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

5、度的原因。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二、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2)三要素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2)三要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6、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三要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FN。其中为动摩擦因数。F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篇二:高中物理详细学习纲要及高考重点高中物理基本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

7、标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能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基本含义并知道其发展历程。 能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处理问题。 能理解用图像描述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2、物理思维能力 能根据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能用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能用简单的数学技能处理问题。 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能阅读理解简单的新物理知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推理。3、物理实验能力 能分析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能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4、 综合应用能力 能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进行处理。 能从实际问题

8、中提炼合理的物理模型。 能针对具体问题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并作出判断。 能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分析,作出结论。5、 科学探究能力 能对给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实验的或理论的探究。 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20XX年10月第2版)规定的物理课程内容与要求如下:知识点的学习水平分为(A)“知道”、(B)“理解”、“掌握”和(D)“应用”四个层次,主要含意为:(A)“知道”是指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现象中能够辨别它们。(B)“理解”是指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要求能初步把握知识

9、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并能用来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或进行简单的计算。(C)“掌握”是指对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要求能以某一知识点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D)“应用”是指对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要求能以某一知识点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相关内容,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实验的要求分为(A)“初步学会”、(B)“学会”和(C)“设计”三个层次,主要含意为:(A)“初步学会”是指能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B)“学会”是指能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

10、和探究等任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C)“设计”是指能根据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教学内容和要求(共同部分)篇三: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一、力与运动 质点:不以体积为依据,有质量的点,是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 运动与静止,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静止时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就会有不同的状态。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瞬时速度:物体从t到t+t的时间间隔内的x/t的比值,在匀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即是瞬时速度。

11、注:在时间间隔较短时,变速运动有时可以近似看做匀速运动。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例如电流有大小和方向,但不是矢量。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合外力为零;位移和路程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恒定,且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共线;位移和路程相等。vt?v0st 基本公式 :平均速度=t 加速度a=v0?vt2 平均速度=v 瞬时速度t?v0?at 位移公式v?v1s?v0t?at2s?0tt2 位移公式2 222as?v?vt0重要推论注:分析题时要先找出已知条件,选择适合的公式。在减速运动中,如果速度减小为零,可反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种解题思

12、想:中间时刻速度:任意时间t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邻相等时间T的位移差:x=aT2利用图像法 运动图像问题:主要区分x-t图像和v-t图像位移时间图象(x-t图像):静止的x-t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上;图像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的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及符号;当直线斜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同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直线余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异号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13、;图像上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注:在解决图像问题时总会遇到第几秒内,几秒初、末,几秒内等词,注意所指时间段。 追击、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常考题型,主要结合图像进行解体。注:解题时的方法:极限法:设相遇时间t,列一元二次方程,根据解的情况进行讨论(一般要进行试解)。图像法:主要运用v-t图像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进行求解。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一般不会独立出题,结合后面能量问题综合出题。 在解决运动问题时,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分析力时应先重力,再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场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对于接触力应逐个接触面(或者点)去找,有必要时要用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或假

14、设法判断这个力是否存在。在建立坐标时要选择合适的x轴方向,例如在斜面上,x轴平行斜面;水平面上,x轴平行水平面等。 物体处于平衡态: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体。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规律,同性质力。 超重:物体所受限制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失重: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完全失重: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 力与加速度瞬时对应关系:此问题是高考常考提醒,一定要引起注意,主要有两种情况:注:刚性线(或接触面):认为是不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剪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消失。弹簧(或橡皮筋):形变量大,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间问题中可以看做不变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称惯性定律)。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问题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改变的含义: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